长沙市人力资源市场一份报告里,用了罕见的“缺工严重”,来形容制造业等需求比例大的行业所面临的现状。株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现,去年全市的22万个工作岗位,只迎来了11万务工者,其中很多还来自外省。
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招工难。长沙市就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招工难不能简单归咎为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更多还是企业用工需求与求职者的意愿不相符所造成的结构性矛盾。
省人社厅党组成员、省就业局局长杨长永觉得不必过度悲观,“招工难和用工难并存,这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逐渐成熟的一个标志。如果仅仅是就业难,说明我们的新型工业化推进慢了。”
【名词解释】
“人口红利”,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对儿童与老年抚养和赡养的负担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本报长沙讯 湖南省统计局昨日公布了2012年第1期决策咨询报告,明确指出,湖南“人口红利”已接近末期,劳动力资源趋紧需引起高度重视。
湖南“人口红利”的形成和全国一样,源于1962-1971年期间持续十年超过30‰的出生率和此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行,湖南“人口红利”期大致始于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期,到目前已有20多年。
而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资料测算,虽然目前湖南尚处于劳动力充裕时期,但已处于“人口红利”的末期——全省劳动适龄人口(以国际15~64岁的划分为标准)规模在2011年出现拐点。湖南劳动适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在2010年到2012年供给达到峰值4770万后开始逐年下降,2018年前基本维持在4700万,之后甚至将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年份;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15年以后将下降到70%以下,2030年将不足64%。相对应的是,老年抚养系数将快速上升,2015年预计超过16%,2020年超过20%,2030年达到26.5%,几乎是2010年的一倍。当老年抚养比达到一个较高水平时,则预示着“人口红利”的结束。
比较一组数据:湖南在“人口红利”初期的1990年总抚养系数为50.52%,老年抚养系数仅8.42%,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6.44%;而预测2020年总抚养系数接近50%,老年抚养系数达到20%,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67%。湖南省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处的专家就此指出,“人口红利”已经处于末期,并将在2015年到2020年逐步消失。
与“人口红利”概念相对应的是“刘易斯拐点”理论,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枯竭的变化。其最重要的转折标志,就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的消失。
据测算,湖南劳动适龄人口将在2010到2014年形成一个高峰期,劳动力供给量约在4750万—4770万,但随后将逐年减少,甚至将出现大幅度减少的年份。因此湖南“刘易斯拐点”将在这几年中出现,在经历这个转折点后,湖南劳动力将从无限供给转到相对平衡,随后面临劳动力绝对数量减少,局部行业劳动力短缺,整体劳动力供需不对等的局面。近几年湖南“用工难”“民工荒”现象的出现,从一个方面说明“刘易斯拐点”已初现端倪。
记者戴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