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救助站“暴力救助”仍待调查 九成认定错在政府

A-A+2013年1月14日07:37人民日报  评论

图一图一
(数据截至13日22时)(数据截至13日22时)

  制图:张芳曼

  

  “暴力救助”,因为长沙市救助管理站疑似殴打暗访记者,成为一个热辣而又刺耳的网络热词。动粗与否、细节如何,救助站与暗访记者各执一词,官方调查仍在进行。

  虽然调查结果未明,但“人人喊打”的舆论却已席卷而来,救助站乃至当地政府已被网络舆论钉在失当、失职、失德的十字架上,“存疑”的理性逻辑被网民的道义审判所逼宫。“暴力救助”固然可恨,“惯性成见”又能否自圆其说?

  社会心态一旦偏离轨道,极有可能导致社会规则普遍失灵、价值观紊乱,甚至会制造人为割裂,扰乱正常秩序。为此,解码栏目今起关注社会心态,直击非理性思维的深层忧患,探寻良性社会心态的生长轨迹。

  

  事件存有疑点、调查仍在进行

  超九成留言却认定“错在政府”

  在人民网的舆情频道中,“暴力救助”一度占据舆情热点的头条位置,已有至少52万名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5万条网友评论。

  在“暴力救助”、“冷漠救助”的质疑声浪中,长沙救助管理站以及上级主管单位并未间断过澄清和解释的努力:《三湘都市报》刊文报道“恐怖救助”的9日下午,长沙市民政局便召开新闻发布会;10日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开通新浪官方微博“长沙市救助站”,以微访谈的形式进一步说明情况;11日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在网络上公布原始监控视频(图一为视频截图),并留言“希望大家耐心观看,同时也希望视频能够为我们还原事情真相”。

  尽管当事双方的说法大相径庭,但不少网友的站队却出奇一致。

  腾讯网“记者扮聋哑人暗访救助站 被工作人员缚手围殴”论坛上的十大热帖,无一不是指责救助站、质疑政府的。截至12日晚10时论坛最新留言的100条评论中,有65条评论“明确”质疑乃至抨击救助站:“丧尽天良”、“禽兽”、“黑社会”、“枪毙”等字眼成了抨击“利器”。剩下的评论也多是对救助站表达不满,质疑率超过了90%。

  同样,在“长沙市救助站”的官方微博上,抨击甚至辱骂的留言亦不胜枚举。“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确有其事”成了不少网民做出裁决的金科玉律,有人留言“坐等看你怎么为自己洗白,贞节牌坊高高树起来吧”。

  更具戏剧效果的是《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两条微博响应度的冰火两重天:一则是转载《三湘都市报》的卧底调查“记者卧底救助站的恐怖之旅”,转发量45142条,评论数16406条;一则是转发长沙市救助管理站的澄清声明,转发量386条,评论数415条。可见,官方声明在网络天平上的重量,不及媒体报道的“零头”。

  其实,同样戏剧的一幕半年前刚落幕,一条“淮安城管打死准复旦大学生”的假新闻在网上肆意流传,微博转载达9万次,痛斥城管的留言铺天盖地,而辟谣的微博却“势单力孤”。

  有专家坦言,这种“有罪推论”的思维标杆,往往在事件发轫时便已存在,天然地认为“错在政府”。若结果印证了推论,刻板成见更加根深蒂固;如果相悖,则揣度政府暗箱操作、篡改结果,“罪名”照样成立。“有罪推论”在互联网的催化下,极易形成“暴力成见”、阻碍真相的揭示。

    背景新闻:

   长沙记者扮流浪汉进救助站 遭人围殴全程触目惊心

    专题报道:

    长沙记者暗访救助站被殴事件上演“罗生门”

    微访谈:

    暗访救助站记者回忆经历 没有吃住安排遭受殴打

    长沙救助站回应暗访记者被殴:没打人有视频作证

    视频:

    长沙救助站公布事发当日原始监控视频

    深度策划:

    是谁抢走了流浪者的御寒物?

    流浪者需要什么样的温暖?

[1] [2] [3] [下一页]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