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0后厅官初试政坛锋芒
9月8日,拥有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国卫星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的滕刚,当选为湖北省孝感市市长,他的出生年份是1970年6月。
根据公开的资料,和滕刚一样,一批“70后”厅局级的干部崭露头角,走上地方党政领导的岗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位“70后”担任了地市级党政主要领导职务。
有关人士认为,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未来的干部无论知识素质还是专业素质都会越来越高,尽管“70后”厅局级干部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预计未来10年内他们将会成为主力军,乃至领跑者。
他们的成长经历有何特点?他们将如何在当下的实践中磨练?他们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这些话题,正在成为人们观察和讨论的热点。
A
步入政坛较早 团干经历者多
年纪轻、起步早,这是记者就“70后”厅局级干部状况采访多位业内人士时,他们的共识。
分析显示,从人生履历来看,“70后”厅局级干部中,部分人是从共青团干部成长为地方党政领导的。从团的工作转向各地党政领导的位置,是不少“70后”干部的成长路径。
比如生于1970年的新疆阿勒泰地委书记刘剑,曾在2002年至2009年间,在共青团北京市委任职,期间经历了负责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等重大任务的磨练。平时,这位山东籍“70后”地委书记的裤兜里,总塞着一小布袋的奶疙瘩,当地人都说,这么呛的奶疙瘩都吃得下,看来他适应得很快。
另外一些“70后”干部,如今已经成为地方行政的一把手:原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孙爱军,现担任菏泽市市长;原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李晖,现担任怀化市市长;原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王少峰,现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区长;原共青团天津市委书记刘道刚,现担任天津市河东区区长;原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李跃旗,现担任上海市金山区区长;原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陈东,现担任广东省揭阳市市长;原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柳鹏,现担任甘肃省嘉峪关市市长;原共青团辽宁省委副书记高宏彬,现担任本溪市市长……
“‘70后’厅官的成长轨迹,与‘60后’省部级干部成长的轨迹有相类似的特点,比如较常见的晋升路径中,包括了从共青团工作后转入党政机关等。”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俊生说。
“不少‘70后’厅局级干部起步于上级机关,是在上级机关被发现后提拔、平调到下级机关任职后被一步步地提拔起来的,有的还有在共青团系统任过职的经历,这种选拔、重用青年干部的途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应该看到,这些人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有知识、勤奋、稳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个人道德素养较好等,在理解贯彻上级机关的方针政策上较为精确、积极,但同时也需要不断丰富其基层经历。”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分析说。
B
受教育程度高 专业素质较强
受教育程度高是这批“70后”厅局级干部的显著特点。
分析发现,“70后”的厅局级干部多数出生于1970年到1975年间,大多经历过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的还有出国学习和培训经历。
这批人中,不少人出身名校,有些人还拥有博士学位。比如贵州黔东南州代理州长廖飞,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气技术专业。江西省新余市市长刘捷,从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资源产业经济专业毕业,有博士学位。
虽然年轻,并且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花费了数年时间,这批“70后”厅局级干部同时还具备了在专业技术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因此脱颖而出。比如广西南宁市市长周红波,199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农业昆虫专业。此后10年时间,他一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工作,直到2002年9月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副主任。
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原常务副校长谈宜彦曾主持过一项调研,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100多名“70后”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了专题调查。他告诉记者,这批人是教育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受益者。实践证明,“70后”领导干部既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积累,又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他们往往能够综合考虑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做人与做事的问题,能够理解社会不同年龄群体的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在推动科学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