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人民网:实现“文化民生” 增强文化实力

来源:人民网2012年8月23日15:55【评论0条】字号:T|T

    十年前,党的十六大首次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随后的文化体制改革确立了方向: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十年来,在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目标和路径指引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文化民生”风生水起,文化生产力被激活,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产业在我国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向着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

    去年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并为此专门作出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和任务,标志着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改革激发活力  文艺院团从阵痛中获新生

    上世纪60年代,沈阳杂技“飞车走壁”曾经家喻户晓,轰动全国。后来一度陷入沉沦,21世纪初,沈阳杂技“凤凰涅槃”开始起飞,打造出了品牌《天幻》,这中间经历了难以言说的从阵痛到新生的艰苦过程。如今沈阳杂技团已经品尝到改革带来的甜头,产品可以按订单生产,不再为市场发愁。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安宁回忆说:“没有文化体制改革就没有沈阳杂技团的今天。”转制前,沈阳杂技团最困难的时候账面上只有1000元钱,负债却达80多万元,剧目多年没有创新,练功场冷冷清清。2004年8月,经整合沈阳杂技团、沈阳南湖剧场和沈阳市文化局招待所3家原事业单位资源,成立了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习惯了端‘铁饭碗’的演职员有些难以适应。靠什么把优秀人才留下来?公司首先推出按岗位付酬,先后破格聘任10多名优秀管理人才担任相关部门要职。”安宁对当时改革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转企改制后,沈阳演艺集团调整战略,开始真正面对市场,在节目生产中,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着力打造民族品牌。安宁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首家引入剧目股份制,并在演出团体中第一个在全国申请注册商标,第一个注册商演网站,组建了专业的营销队伍,直接与全球演出商对话,构建了通往世界的演出市场网络。全团资产增长了73%,年演出收入超过了1300万元。

    沈阳杂技团的改革,只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国有文艺院团增强了内部活力和发展动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改革不是‘减人减钱甩包袱’,而是推动‘早改早发展’。” 文艺院团改革向社会传递出这样一个启示:转企改制不是政府不管了,而是要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市场,遵循艺术规律与市场规律,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切实把演艺业发展的主体培育好、结构调整好、环境营造好,激发文艺院团内在发展活力,不断提高创作、生产、演出的水平。

    改革创造奇迹  文化产业实力壮大

    自2007年起,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着手为转企改制做准备——冻结事业编制,新录用员工实行劳动合同制,逐步打破事业编制与合同制员工身份界限,缩小收入差距,淡化身份意识。如今,这家出版社各项效益指标大幅提高。《儿童文学》、《幼儿画报》等报刊月发行量均超百万,2011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发行码洋实现73486万元,生产经营一线员工积极性大大提升。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只是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小亮点”。文化体制改革,有力推进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实力不断壮大——

    影视生产:2002年,年产电影不足百部,国内票房不足10亿元;2011年,电影产量791部,国内票房131.15亿元。2011年生产电视剧469部约1.5万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图书出版:改革十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新兴业态:国产动画生产由2004年2.2万分钟,发展到2010年22万分钟;2011年,中国网络文学拥有作者100多万人,用户1.94亿,超过网上电子商务用户。

    “打破体制和旧观念束缚,让文化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范周教授说,文化产业实力壮大,还体现在重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产品的品种、样式、数量迅速增加,精品力作大量涌现。新兴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造就“巨轮”  文化“走出去”风风火火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文化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推进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在做客人民网访谈时,介绍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自2004年转企改制以来,在开拓中外文化市场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

    打造高端演出产品《龙狮》、《武林时空》及“中华风韵”品牌项目,成功巡演世界主流剧院;首家购买国际版权、“中国制造”的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创造了国内音乐剧演出票房纪录;致力构建全国票务系统、演出院线,开拓海内外文化产品与服务市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国内文化产业链,形成规模化经营。

    “2011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在海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举办各类演出6000多场,商业项目超过60%,多个项目进入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高端主流演出市场。”张宇进一步指出,“对外文化企业的强大,必须体现在生产、输出市场产品上,必须培养市场主体。最好的文化企业应该是最好的文化集成商,我们加强与国际多家著名艺术管理集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就是为了学习其产业模式和架构,实现从小帆船到万吨轮的转变。”

    今年5月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创造了总成交额1435.1亿元的纪录,比上届增长15.13%;文化产业投资合同成交额877.13亿元,增长46.07%,首次超过意向成交。中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在大力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方式,推动文化‘走出去’,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了文化走出去的模式,培育了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大型文化中介机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逆差逐步缩小,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改革实现惠民  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自助图书馆终于在株洲安家了!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见过,现在却来到了我身边。没想到公共文化服务这么便利、便捷!”2012年5月7日,周六,当株洲市民张女士从家附近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很快借到两本书时,她发出如此感慨。此前,她坐公交车来回一趟图书馆,需要半天时间。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指出,把文化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前者由政府主导,注重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和便利性;后者由市场主导,注重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十年来,各地像株洲这样,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截至目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免费放映一场电影;农家书屋已建成50.5万家,覆盖全国84%的行政村。全国1804家文化文物系统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认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充分证明,文化体制改革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