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郴州日报

  原标题:桂阳“姑婆”钟背后的故事 保存相对完好 饱含村民对“大姑婆”的敬仰

闻讯赶来的文物爱好者及摄影爱好者忙着研究古钟。闻讯赶来的文物爱好者及摄影爱好者忙着研究古钟。
钟身字迹依然清晰可辨。钟身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 通讯员 雷云 欧阳常海

  近日,桂阳县四里镇白家村,发现一口民国时期古钟,引发广泛关注。这口原存放于白家村一座古庙里的古钟,文革时庙宇被毁后,一直被一位村民收藏家中,保存至今。如今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一时惊艳四方。

  村民冒险保护

  白家村始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距今640多年,与永州市新田县大冲村相邻。笔者赶到白家村后看到,生铁铸造的古钟,高40厘米,底部口径33厘米,钟身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铭文,共计44字。落款铭文“广西省平乐府荔浦县居士(仕)后裔英荣敬送国泰民安钟壹口,裕景姑婆,民国十九年(1930)庚午孟秋月谷旦”。虽锈迹斑斑,但古钟保存相对完好,字迹清晰可辨。

  这口铁钟,据说是民国时期一个在广西做大米生意的白家人带回来的,原本放在大姑婆庙里供人敬奉。当时的大姑婆庙里,还供奉着三座佛像。可惜文革期间,大姑婆庙惨遭摧残,庙宇拆毁,佛像不知所终,只剩下这口铁钟被村民冒险藏于家中躲过一劫。

  “大姑婆”的往事传说

  桂阳历史上佛教盛行,县民素有建造寺庙、道观的传统。据史料记载,该县“名山皆有禅寺,多即山为名。如金仙寺、鹿峰庵、龙华庵……旧志载寺观七十七。”而散落在桂阳乡野的家庙、庵堂更是不计其数。通过实地采访,笔者了解到,这口锈迹斑斑的“姑婆”古钟,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77岁的村民李光宗介绍,裕景姑婆是白家村的传奇人物,身怀法术,被村民尊称为“大姑婆”。她与哥哥相依为命,哥哥终身未娶,她也终身未嫁。相传,大姑婆生前勤劳果敢,一直维护着村庄的平安。那时桂阳白家村与新田大冲村经常发生边界械斗,每当两村械斗时,大姑婆就会施法术庇佑白家人:“她施展的法术,会让对方只见白家这边满山满岭都是戴着红头巾的士兵举械呐喊,对方看到这阵势,自会不战自退。”

  大姑婆一生好为白家人带小孩,有幼小孩子的妇女需要出工务农时,都会把小孩放在大姑婆处照看。她心地善良,视别人的孩子为己出,经常带着一大溜孩子,会走路的牵在手里,不会走路的用背带背在背上,在村庄四处游玩。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爱戴。

  村民的怀念与期冀

  大姑婆死后,村民将她埋葬在村庄附近的一处风水宝地,并将该处取名为“大姑婆湾”。每年清明节,村民都要前去祭奠,这一习俗已延续了数百年,直到今天仍然盛行。

  为了纪念大姑婆的大恩大德,村民还筹款修建了一座只有五六个平方米大小的大姑婆庙,里面供奉着大姑婆和哥哥的神像。兄妹俩慈眉善目,菩萨心肠,成为白家人的精神图腾,与闽南人信奉妈祖有异曲同工之处。每当婚丧嫁娶,村民们都要到庙里烧香拜佛,祈求平安。也正是出于对大姑婆和敬仰和对平安生活的向往,白家村人才又专门将当时来说价值不菲的生铁钟,送进大姑婆庙中供人敬奉,以期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