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陈焕明 实习生 颜玉婷)国内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峰论坛——2016(第十一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昨日在长沙举行。论坛云集国内外城市发展与规划领域大咖, 他们以主题报告、自由对话等形式深入研讨城市发展与规划的主题和思路。在昨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暨综合论坛上,包括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 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副省长、教授级高工张剑飞等先后登台作主题演讲,积极探索城市发展与规划领域关键问题的解决途径,勾勒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
应公平分配城市交通空间
仇保兴(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所谓的韧性城市交通指的是在众多干扰城市交通的因素下,交通系统具有足够的适应能力、抗冲击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整恢复能力。”仇保兴在会上以“构建韧性城市交通五准则”为主题发表演讲。
“韧性交通要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益的统一。”仇保兴说,构建韧性城市交通五准则为多样性、模块化、高通量、需求侧管理、智慧化。
“城市交通空间是一种稀缺资源,应得到公平的分配,因此我们要构建韧性城市交通必须要贯彻多样性原则。”仇保兴指出,实现交通工具多样性也是贯彻多样化 的一种体现,如让占地空间大的私家车与占地面积较少的自行车并存,使城市有限的交通空间量得到最大应用。“一辆自行车占的空间,只有一辆私家车的 1/20,20辆自行车占用的空间才顶一辆小轿车。”仇保兴说。
针对大城市拥堵问题,仇保兴认为应从需求侧进行相关管理。“比如可以提高停车费,增加公交专用道与步行街,按‘单双号’或不同编号车牌控制出行等。”仇保兴强调,需求侧管理着眼于减量化、绿色化,是提升城市交通韧性的捷径。
仇保兴指出,智慧化交通着眼于“多用信息,少走冤枉路”,使每个出行者“掌控全局”,也使多样化城市交通设施与市民构成自组织的韧性整体。
城市规划应向数字化方向转型
郭仁忠(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GIS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没有人否定城市规划的作用,但很多城市问题有规划的影子。”在论坛上,郭仁忠以“城市规划的数字化转型”为题作主题演讲。他说,城市问题错综复杂,规划不能解决城市的所有问题;但是应当承认,城市规划确实存在问题,解决规划问题有助于解决城市问题。
“庙堂很高,门槛很低;创意充盈,理据欠缺;理想丰满,落地艰难。”郭仁忠说,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科学性、连续性PK周期性、层际约束、内部融合、外 部协调等问题。郭仁忠认为,城市快速发展,没有人可以预测20年后城市的样子,城市规划应该向数字化方向转型,这是现实需求,也是未来趋势。“转型不是以 计算机取代规划师,而是以计算机辅助规划师,因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思想和创意无法数字化。”郭仁忠说,信息通信技术让城市变得更智慧、灵动,更需要规划 的掌控,但可能不再是周期性的修编,而是连续性引航。
国内多个城市正规划建磁浮快线
张剑飞(副省长、教授级高工)
“自2006年420米中低速磁浮试验线成功修建后,国内先后建成3条中低速磁浮工程试验线。2013年,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研制的中低速磁浮列车运 行试验近3万公里,达到工程化水平,标志着湖南掌握了中低速磁浮车辆核心技术。”张剑飞在论坛上介绍了中国中低速磁悬浮交通技术,他说,在湖南省委、省政 府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的大背景下,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浮运营线落户长沙。
“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构建了中部地区‘空铁联运’一体化综合 交通枢纽,同时,作为自主创新的‘首台套’工程还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张剑飞说,长沙磁浮快线不仅展示了中国磁浮交通系统设计、建设,系统集成、运 营管理的能力,还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示范性作用。
对于目前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诸多难题,张剑飞认为,磁浮交通自身拥有巨大 优势可以予以破解。“从城市交通规划的角度看,磁浮交通除具有普通轨道交通特点外,还具有占地少、适应强、噪声低、投资省等优势,能全面应用到城市繁华 区、旅游风景区、交通枢纽之间点对点的连接、二三线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客运线等范围领域。”
张剑飞介绍,截至目前,长沙磁浮快线已顺利运营3个多月,日均运营人流量超8000人次。目前国内多个城市正在规划建设磁浮快线,湖南的第二条磁浮线路也正在规划当中。
建设海绵城市促进城市生态发展
俞孔坚(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一到暴雨时节,雨水无处可去,城市内涝成为国内不少城市的“通病”,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如果一座城市10%的绿地拿来做海绵城市,就能很好解决城市内 涝问题。”俞孔坚认为,建设海绵城市,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有利于城市生态保护,提升城市品质,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俞孔坚介绍,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他提出,解决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跨尺度建立生态基础设施绿色海绵,提供综合生态系统服务。
俞孔坚说,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城市旱涝问题,还能缓解地下水下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海绵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而不是自然的生态系统。”俞 孔坚指出,海绵系统需要依靠人工打造,为建设美好生态城市,湖南、长沙乃至全国各个城市都应当积极打造海绵系统,建设海绵城市。
关键词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长沙晚报讯(通讯员 张璋)昨日,来自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产城融合发展”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会上,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斌第一个发表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产城融合新城构建的多尺度空间策略”,引起了大家共鸣。“产城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其发展的阶段性,并在不同尺度空间的融合内涵也是不同的。”
产业新城区如何实现产城融合?吕斌从区域、新区、工业园、场地等多个尺度进行了分析,“从区域尺度上看,新区应找准在都市圈中心的地位,特别注意区域交通的对接,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同样很重要”。
“产城融合的产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区域发展 与城市设计中心主任、总规划师、博士查君说。当前,产城存在规模不经济,边际效应下降;配套设施缺乏,活力不足;总体不经济,缺乏协调的问题。他提出了城 市综合功能区的概念,与单一生产功能区和复合功能区不同的是,其具有“运营良好、环境美化、气候友好”的特点,对促进产城融合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凌勤杰表示,湖南湘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保证产城有机融合、城市宜居宜业,众专家为新区产城融合把脉会诊,出点子,这些研究对新区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长沙应保留“山水洲城”美好形象
长沙晚报讯(记者 陈焕明 实习生 颜玉婷)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共识,在昨日举行的湖南绿色人文城市建设实践分论坛上,国内两型研究领域专家集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发展前沿问题。
湖南商学院院长陈晓红介绍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历程,她结合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探索实践,提出进一步推动长沙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她认为,应该创新 规划体制机制,以科学规划为引导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同时创新资源节约体制机制,以价格杠杆为突破口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针对湖南正在实施的湘江流域治理“一 号工程”,陈晓红提出要从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着手,加快将湘江建设成“东方莱茵河”。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院长蒋涤 非认为,城市建筑物应从内在功能出发选择建筑材料,构建绿色城市讲究建筑物环境的协调性,所以在建造商业楼盘时应注意与周边环境保持风格协调统一。同时, 他强调任何一座绿色城市的建设都应当与地域特色相结合。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柳肃从美学的角度对城市建设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城市建设必须要有自己独特 的地域特色,长沙在建设和改造时,必须保留其“山水洲城”的美好形象和浓厚的湖湘文化底蕴。
关键词
低碳时代
零碳建筑与“正气候”发展正当时
长沙晚报讯(通讯员 高原)“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在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分论坛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香港中 文大学中国住宅研究中心教授叶祖达表达了对中国城市迈向碳排放达峰挑战的担忧。目前,中国既有建筑总面积已达500亿平方米左右,其中95%以上的建筑是 高耗能建筑。
“‘零碳’并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叶祖达表示,通过耗能设计与运营标准、场地内可再生能源系统、场地外可再生能源/基础 建设系统这三种途径,新建住宅建筑可达到运营零碳。但由于高密度城市化的空间局限、商业模式单一、尚未注重体制创新等因素,零碳建筑面临着挑战与困境。“ ‘正气候’发展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意义。”叶祖达介绍,“正气候”计划是由40国城市气候领导联盟(C40),与克林顿气候倡议,美国绿色建筑协会联合 发起,通过规划设计城市建设项目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减少项目的运行碳排放量、提供外部性带动周边地区减碳排放效应,从而实现总体碳排放为负,即“正气候” 的效果。
目前,全球共有19个C40的“正气候”发展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首钢正气候发展项目于今年6月8日被正式纳入C40正气候项目发展计划中,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19个正气候项目。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城市化应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长沙晚报讯(通讯员 刘轶轩)“一个房子有没有品质是看它的花园,一座城市有没有品位是看它的景观。”在中外城镇化发展进程比较分论坛上,美国龙安集团总裁饶及人如此说道。他 认为,景观建设是城市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尺。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商为本,更不是以官为本。
“很多人以为纽约作 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国际旅客会很多,但实际上,国际旅客只占22%,绝大多数都是国内旅客。纽约税收的最大组成部分来自观光业。”饶及人认为,美国在做城 市规划的过程中,会尽量考虑人性的空间,同时要在符合当前市政府施政方针的前提下,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对中国城镇化的建设有着借鉴意义。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刘健对此观点也表示赞同:城市化发展的目的不是城市化指标的提高和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大,而是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和高度文明的城市 文化,总结起来,还是一句话: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