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新闻晨报记者 顾筝
现在由于人口流动,所以人们会接触到各地的食物,即使口味已相当大程度地融合,但有时还是会猝不及防地被某种从未想到的口味震撼一下。有在北京工作的上海网友指出,在北京餐厅吃到一款菜肴让她印象深刻——八分肥两分瘦的五花肉切成连刀薄片,夹上豆沙,用甜糯米铺底蒸2个小时,上桌撒上白糖。“这是甜的走油肉啊,彻底颠覆想法。”
同样颠覆不少人想法的豆腐花咸甜之争,实质上是南北饮食差异之争。而随着讨论的深入,渐渐引发了人们对于其他几种饮食口味上南北差异的讨论。
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这场关于豆腐脑甜咸之争的讨论,其实是源于王轶庶一个无意的牢骚。王轶庶老家在辽宁,现在广州工作。在广州定居后,多年不曾吃到家乡的粽子,那是种简单的甜棕——母亲把白糯米和干枣包在棕叶里。这次端午节后,他再次想念起家乡的粽子,就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粽子里只放糯米和红枣很难吗?”之后由粽子谈到豆腐脑,由此开始了微博上关于南北饮食差异的大讨论。
在粽子的口味问题上,也有南北差异,北方人喜欢吃甜棕,而南方人喜欢吃肉棕。网友“黑眼圈馨月”说:“北方吃粽子里面要放蜜枣,他们觉得吃咸肉粽超变态……天哪,吃蜜枣粽才恶心吧!”而网友“水润清透”则说:我试过腊肉板栗的粽子,是一个朋友千里迢迢从武汉带过来的,非常的盛情但却难以下咽。
而两个网友还一来一往地对粽子的咸甜问题展开了争论,“我佳我霏”说:豆腐脑只加白糖,那还吃啥豆腐脑啊,吃白糖不就完了。这也许和粽子一样,我是完全不能接受肉粽,豆沙什么的最好吃。“请叫我阿树”完全相反:我吃豆沙粽会吐,觉得又干又难吃。“我佳我霏”回复说:肉粽才恶心了,想起来就恶心。难道南北差距就真的那么大吗?“请叫我阿树”继续反驳:哪有,豆沙粽很恶心的,还是肉粽好吃。
豆浆是甜的还是咸的
豆腐脑的咸甜问题争论得轰轰烈烈,有网友认为关于豆浆的咸甜问题也值得讨论。
“潘锐-Tommy”说:很有意思,一个豆腐脑的口味问题竟然引发如此规模的南北差异问题大讨论。这让我联想到了我跟我太太曾经讨论过多次的问题:不光是豆腐脑,豆浆貌似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南北咸甜差异。你觉得豆浆应该是咸还是甜?我先交代:我接受不了甜豆浆,豆腐脑也只爱吃南京式咸辣味道的。
而“冯杰文”则说:就像豆浆一样肯定放糖调味的吧,应该没有说放盐的吧。食法不同就肯定有区别。
林立忠就给予了网友“冯杰文”不同的答案,他是宁波人,目前在北京工作,他说自己特别想念的就是家乡的豆浆。“我从小吃到大的,很简单,就是在碗里放上酱油,碎油条,洒上虾米,然后把豆浆冲进去,搅拌一下,颜色马上呈现巧克力色。很鲜美,很好吃。”他很遗憾,在北京吃的大多都是甜豆浆。
而网友“夏日之绊”印证了林立忠的说法:“我是浙江人,咸豆浆是从小喝到大的,而且我们这边普遍喜欢喝咸豆浆,喜欢甜豆浆的人相对较少。”
汤圆是甜的还是咸的
马林是四川人,他18岁那一年来上海读大学,“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汤圆居然还有咸的。”
网友“jennyking晶”说:豆腐脑应是咸还是甜,南北网友争论不休……其实还有值得争论不休的是汤圆应是咸还是甜,粽子应是咸还是甜等等。记得第一次听说汤圆还有咸的的时候,真的是有想吐的感觉。
余心悦出生在上海郊县,在她的家乡,汤圆有咸甜两种做法,咸的是菜肉,甜的是豆沙芝麻等。“不过我更爱吃的是咸的。”余心悦因为工作关系,有两年在北京居住,那段时间,她吃到的都是甜的汤圆,“那时,就非常想念家乡的菜肉汤圆。”
称呼上的南北差异
除了在口味上有差异,南北两地的人们,对于食物的称呼,也有一些不同。
王芳记得大学时候去吃东北菜,对其中一道菜感到很迷惑,那道菜名是“牛肉炖柿子”。“柿子怎么能做菜呢?”王芳很纳闷,问了老板娘才知道,柿子其实就是西红柿。而王芳作为上海人,更习惯的称呼是“番茄”。余心悦刚到北京的时候,同事和她一起出去吃饭,说点一个蔬菜,手撕菜花怎么样?余心悦不明白,菜花是什么东西。后来菜端上来了,她才知道,原来“菜花”就是她所说的“花菜”。而她一直不太习惯北方人把“黄芽菜”称作“大白菜”,凭第一反应,她会误认为是另一种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