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湖南健康>正文

长沙市第四医院民生大工程:无陪护病房

来源:湖南日报2015年4月15日【评论0条】字号:T|T

 医院第三批无陪护病房启动仪式上,院长段晓明(中)及护理人员与陪护公司员工合影 医院第三批无陪护病房启动仪式上,院长段晓明(中)及护理人员与陪护公司员工合影
无陪护病房生活助理员在护理患者无陪护病房生活助理员在护理患者

  2010年开始,长沙市第四医院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无陪护病房”——一种医疗服务模式。5年过去了,效果如何?

  五年铸就全省唯一品牌

  近日的实地采访,让记者得出一个结论:这是一项功德无量、惠及民生的大工程。用病人王莲花的女儿黄渤的话说是:“为国家分了忧,为家庭解了愁,替儿女尽了孝”。前年,老父老母先后重病上身,卧床不起,她和弟弟将两位老人送进四医院。因为这里的“无陪护病房”推行三年多时间,模式已经成熟,住着让人放心。父亲去年8月份去世后,母亲仍住这里,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母亲不仅神志逐渐恢复,原来那个碗口大的褥疮也渐渐愈合起来。

  “无陪护病房”,是指不需要病人家属在病房专门陪护。患者进入病区后,所有的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服务都由医生、护士和生活助理员承担,即原来家属承担的陪护劳动由院方统一安排的新角色——生活助理员代替了。

  敢于担当民生大工程

  说“无陪护病房”是一项民生工程,是因为它解除了病人家属精神和物质上双重压力,惠及一方百姓。精神上,病人家属不因老人住院被弄得晕头转向、心力交瘁;物质上,减轻了病人家属经济上的压力,病人住院,每天只交10元钱就能得到专业人员陪护。

  用护理部主任谭哲红的说法是,这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整合,由病人家属“都来做”,到现在生活助理员“一人做”;由过去病人家属“临时上岗”,到现在生活助理员“培训上岗”;由过去病人家庭一对一地每天出百元以上,到现在住院病人每天出10元钱,不仅为病人家庭节省了财力、人力,也为社会节约了资源,维持了秩序。社会成员不因为家里出了一个病人而中断其他社会角色,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无陪护病房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生活助理员是关键。为四医院提供陪护服务的是福康公司。在公司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病人(家属)送的锦旗,书柜里摆满了病人(家属)的感谢信,还有室外墙上贴满的感谢彩绘。这些,表明着病人(家属)对生活助理员的认同和信赖,这个公司在四医院服务的队伍堪称整齐、优良。

  社会评价“高分”,政府从“无陪护病房”以最少的社会投入取得的最大社会“疗效”看到了前景,自然给力扶持。去年,省市物价部门专门为四医院出台了我省历史上第一个无陪护病房服务物价收费政策。

  超前思维催生新事物

  “无陪护病房”,这一“天津经验”,按理引进应该在实力更强、名声更响的医院,可它现在生根、开花、结果在四医院。

  为什么是四医院?如果说“天津经验”之花是国家卫生主管部门精心浇灌的话,而四医院的“结果”却是主动求变的产物。

  近些年来,改革、创新、发展一直是四医院的主旋律。2010年,院长段晓明在分析整个医疗形势时认为,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程度正一步步加深。最直接的一个反映是,家庭正一步步演变为“4+2”结构。年轻人既要在事业中拼搏,还得照顾家里的4个老人,再加上抚育后一代,处于“一手难摸三条鱼”的尴尬境地。谁能率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为医治这一社会病开出了良方,而且还能在医疗市场中分得一大块蛋糕。医院是最先、也是最有体会的地方,就应该最先探索出一条解决之路来。“天津经验”给了四医院启示,段晓明和“一班人”决定在医院推出这一新政。

  他们以“关心社会,关心国情,关心趋势”为出发点,以打造四医院知名服务品牌为目标,在全省率先推出“无陪护病房”服务模式,在力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前提下,争取“回头客”,增加医院的病源,实现医院良好的经济效益。

  推行“无陪护病房”的一个实际问题是:取消“个对个”的陪护,由院方安排陪护,这笔费用谁买单?如果一开始就收费,肯定无法让病人(家属)接受,于是,医院决定,一年付给陪护公司的200多万元费用由院方出。

  第一年,在中医科和内分泌科试点,效果立竿见影。病人家属评价说,“我的父亲在这里享受到了五星级服务”。出院的一旦有了新毛病就想起了这里,成了“回头客”;“顾客”的口是最好的广告,出院的宣传带来了更多的病人。自试点“无陪护病房”以来,到中医科住院的病人需要排队等候。

  一本大账算得好明白

  目前,公立医院自负盈亏。不管哪种投入,都得自掏腰包。推行“无陪护病房”,先得投入200多万元,回报前景并不明朗,这不是做赔本买卖吗?

  可医院领导班子认为,提高服务水平,打造特色品牌,实现内涵式增长,这一招是非常必要的。

  事实证明,伴随“无陪护病房”从第一年的中医科试行到今年全院推开,是全院的效益攀升。

  这是2014年年终的数据:出院人数由2009年1.6万增加至2014年3.2万,年平均增幅为14%;实际占床日由2009年20.7万增长至2014年34.5万,年平均增幅为10.8%;2009年500张病床,每天住院病人400人左右,2014年700张病床,每天住院病人达到1000人左右。业务收入由2009年1.44亿元增加至2014年3.53亿元,年平均增幅为20%;职工人均待遇由2009年6万元增长至2014年11万元。横向比较:5年来,四医院业务、经营和员工待遇等各项指标均有增长。

  2014年,四医院的门诊人数、出院人数和业务收入的增幅在市属综合医院中均名列第一;2013年结束了经营一直亏损的历史,实现了年度财务收支结余千万元的重大突破,并且结束了年终奖发放一直“寅吃卯粮”的历史。

  用院长段晓明的话说是,这里虽然体现的是综合效益,但无陪护病房的作用在其中属“重量级”。因此,“算账时,必须明白‘小付出,少回报;大付出,大回报;不付出,无回报’的道理;不能只看眼前、局部,更要看长远、全局;小账要算,首先得算大账。”

  一招撬动全盘大创改

  段晓明认为,“无陪护病房”对于四医院的意义,不仅仅在经济和社会声誉方面,也在改革创新方面。无陪护病房,是找到了一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内部改革的契合点。改革创新找到了契合点才能形成平衡,才能稳步推进,达到顶层设计的目标。

  段晓明说,推出“无陪护病房”时,从整个形势来看,国家要求公立医院探索改革之路;从社会来看,探索老龄社会的应对之策迫在眉睫,且早探索早受益;从四医院本身来看,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如果听之任之,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出局”。四医院当时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前有省部级医院“挡道”,后有县级医院“截流”——一般的病,人们在县级医院就可以治愈,大病疑难杂症则盯着省部级医院。四医院等“中间层次”的却两头不靠,当时500张病床从来没有住满过,就写照着四医院生存的尴尬。

  段晓明说,当时,他们“一班人”颇有危机感,也认识到四医院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改革、创新,不然就会越拉越远。为此,他们确立了治院方针:大力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新途径,走一条有四医院特色的发展道路。确立了“将管理体制改革和工作机制创新作为四医院工作重点”的治院方略,以“硬件不足管理补,技术不足服务补”为路径,积极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和新的服务模式,努力打造医院特色品牌。

  段晓明告诉记者:改革创新就必须寻找突破口。这之前,他们在改革创新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但“无陪护病房”的出台,则是直接面对医疗市场。“无陪护病房”之所以成功,最出彩的是满足了社会需求。国家有要求,社会有需求,医院有诉求,自然水到渠成。

  以改革、创新的效果倒逼内部观念的更新,进而增加改革、创新的内部动力,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这就是无陪护病房在内部改革中的“放大效果”。

  改革创新没有止境,无陪护病房作为初试的“社会药方”更有个发展、成熟、稳定的过程。创造了全省唯一一块“无陪护病房”品牌的四医院,最近专门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提升这项服务的水平,“擦亮这块品牌,让其含金量更足,助力国家,福及社会,照亮医院前行之路”。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