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9月10日专电题:当“会哄人开心”的骗子遇上空巢老人——揭秘讲座式保健品营销三大骗术
新华网记者 屈凌燕
案值上千万、涉及十余省,受骗者甚众,打着“关爱老年人”幌子的讲座式保健品营销并不新鲜,为何仍屡“骗”不爽?记者近日跟随药监部门走访众多假冒保健品受害者,揭开此类产品营销的三大骗术。
杀手锏:“会哄人开心”
对你极热情的新朋友带你听免费的健康讲座,偷偷塞给你老花镜、保健品等小礼物,特别关切地告诉你“老来要自己心疼自己,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喝”……就连称呼上,也会叫你“陈爸爸”“刘妈妈”,这样的朋友,你碰到过吗?
“别小看这些骗子,他们的手段其实很讲究,可以说是针对老年人量身设计。”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刘森连介绍,仅假冒的“消栓三通”一个产品就在浙江销售90多万元,有260人上当,平均每人买了3500元的产品,最多的一位老人买了1万3千多元的产品。
记者接触了几位上当的老人,遭遇大致相同。72岁的林爷爷是在自家小区门口遇到“热心”骗子的。他说,当时有几个年轻人免费派送老花眼镜、养生书籍等小礼品,只要登记姓名、年龄、电话就行。“他们一口一个爷爷,叫得我骨头都酥了。”
没过多久,就有人致电说“感恩中国行”的公益活动正在做全国巡回健康讲座,欢迎林爷爷参加。讲座设在绍兴某四星级宾馆会议室,起初仅是介绍预防保健知识和教授保健操,三天后专家拿出“消栓三通”开始推销,该产品号称能“通气血、促代谢、调分泌、消栓、软脉、调压、调脂”,每盒售价680元。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稽查支队副支队长谢康生介绍说,类似案件中骗子们的手段有共同点,针对的就是老年人的心理:
第一步,伪装成公益活动,打着“关爱老年人”的幌子在社区等地开展宣传,以赠送小礼品、健康调查等名义搜集个人信息;第二步,根据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健康讲座,一开始并不推销,通过不断赠送礼品,让老人感受到主办方的“公益”和“诚意”;最后一步,在具体销售时则打着各种幌子,如入会员送保健品、买贵货送便宜货等,其实送的卖的都是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