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

|注册

城市

长沙城乡一体化新景 打造城镇辐射最短路径

来源:人民日报 2012-07-26 17:43:51

  长沙在变。

  城里人休闲的脚步转向农村。那里有亲近自然的山水之趣,各具特色的城镇群落,花样频出的农家休闲。

  “挑剔”的资本正在集中“下乡”。五星级的卖场进驻乡镇,五星级的酒店落户乡镇,一个个聚合城市资本的农业基地悄然兴起。

  农民的钱袋子鼓得比城里人快。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09年的2.48∶1降到2011年的2.08∶1,长望浏宁四县(区、市)的经济总量均进入全国百强县,在去年首次超过长沙主城区。

  变化的背后,是长沙自2009年以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不懈努力。

  以城带乡,以点带面

  打造城镇辐射的“最短路径”

  2009年11月,长沙市委全会通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纲要。两年多以来,散落于长沙广大乡村的小城镇群,先人一步,正释放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城乡一体化工作为何从城镇着手?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这样解答:“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的高级阶段,重点在农村,动力在城镇。”他用了这样的比喻:“就好像手机一样,没有基站怎么上网呢?城镇就是城市辐射的基站。”

  城镇建设启动之初,管理者们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资金难题。初到长沙县开慧镇,党委书记冯赛军一摸家底,着实有些尴尬:全镇地方财政收入不到60万元,是典型的“吃饭财政”。

  钱从哪里来?“光靠财政,就会变成有多少钱做多少事,谈不上积累,也难以持续。”冯赛军说。

  管理者的思路转向市场。

  在长沙县开慧镇,经营城市的理念被创造性地用于经营城镇——以市场化手段运作城镇建设的长沙县开慧城建投资公司应运而生,两年多时间来,1亿多元的财政投入,吸引了200多亿元的项目资金共同注入城镇建设。

  高温温泉是宁乡县灰汤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规划引领,生态建设,市场化运作,灰汤的土地价格较之开发之初翻了一番,财政收入几年内增长了15倍。

  有了向内集聚的效力,就有了向外辐射的实力。灰汤把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取名为“金镶玉”——以世界级温泉景区这块“沸玉”为核心,带动周边六大农业功能区的六朵“金花”。

  在灰汤镇宁南村村民黄爱平眼中,周边环境美了,人气旺了,自家农家乐的生意火了。从创办之初的6万元,到去年30多万元的营业额,这家名为“海亚舟”的农家乐在灰汤已经声名鹊起。

  “生意还会越来越好的!”这位48岁的汉子笑着说。

  以地兴业,以地增收

  疏通资源资本化的流转渠道

  长沙驱车往东半小时,金洲大道旁,青山绿水,粉墙黛瓦,就是关山村。

  走进一家挂着“望月轩”招牌的农家乐小院内,61岁的杨碧桃老人快步迎上来。这里一天之内曾招待过18个国家的游客,去年收入是近20万元,今年还要看涨。

  对于关山村的村民来说,幸福来得并不突然。自全市吹响城乡一体化号角之始,关山便被赋予了先行者的角色: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盘活宅基地资源,节约下来的土地用于商业开发或有偿转让;成立土地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

  关山的每一个动作,都掐住了农村发展瓶颈的“七寸”。长沙市委农村工作部部长郑耀频认为,城乡差别之所以加大,关键在于农民长期被束缚于土地,农村土地作为宝贵的市场资源,常年“沉寂”,不能得到优化配置。

  长沙市决策层做起了“土地”这篇文章。

  两年多来,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法规体系“一个规则、四个办法”陆续成型并正式实施;同时,作为全国首个 “三权合一”(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交易平台,长沙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开通运行。

  有了政策和平台,就疏通了农村资源资本化的流转通道。

  仅关山村就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新增耕地1900多亩,节约建设用地近400亩,吸引市场投资30多亿元,解决了“建设资金”难题;流转土地4000多亩,形成葡萄、茶叶等4个千亩级基地,迈上了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恰如陈润儿所言,做好做活土地文章,就是要让农村土地流转从不动向可动转变、土地整理从节约向集约转变、土地利用从低效向高效转变。“三个转变”的制度创新,为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两年多来,长沙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2009年的2.48∶1降到2011年的2.08∶1,低于全省和全国水平。

  资本下乡,产业上位

  注入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果不出意外,浏阳市大瑶镇将在两个月后,迎来首家五星级卖场——通程购物广场的开门营业。

  五星卖场落户乡镇?对于大瑶人而言,这样的话题已不再新鲜。这家卖场的对面,另一家五星级的华天酒店已经拔地而起。

  在镇党委书记戴武明看来,大瑶之所以会成为商业资本追逐的热土,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产业。正因这里有着全国花炮交易中心和原辅材料集散中心的地位,才有足以聚拢全世界烟花生产和经销商的人气,才有了湖南众多县城都难以企及的消费水准。

  以产业支撑提升乡镇,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大瑶的故事,启迪着长沙的广袤乡村:当市场要素被激活,农村就不再是资本追寻的“盲区”,而可能成为吸引城市资本的新洼地。

  在有“中部第一县”之称的长沙县,资本集中下乡已探索多年,数十家市场化的现代农庄快速兴起,吸引各类农业投资超过30亿元。来自长沙市农办的数据显示,两年多来,长沙市10个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和30个试点村建设,共吸引社会资本超过600亿元。

  放弃年薪百万的职位回乡创业,胡再明当初的决定或许让人不解。不过,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里,他的农庄居然已开始盈利。这位在外打拼多年的生意人,有着不一样的生意经。“春节前是鱼上市的旺季,但价格也上不去,如果我鱼塘里的30万斤鱼上市,只能卖两三百万元,经过深加工后则可以卖到500万元。”

  在长沙,像胡再明一样返乡兴业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为农村和农业带来了更多的资本,更新的理念,更现代的操作方式,更丰厚的价值回报。

  长沙市市长张剑飞介绍说,长沙的农业如今已经驶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快车道,以农产品加工行业为例,连续5年保持20%的增长,销售收入突破了700亿元。

  设施接轨,保障一体

  共享同城生活的幸福画卷

  浏阳大围山的水果,几年前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摘下的水果三个多小时就能进入长沙城区超市。市民亲自前往采摘的话,上午出发,下午就能拎着新鲜的水果回到家。

  拉近各自距离的,是一条条蜿蜒山间的乡村公路。截至2011年,长沙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两万多公里,85%的自然村通上了水泥路。到“十二五”末,全市所有乡镇在半小时内都可以上高速公路。

  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在长沙的广袤乡间,80万农民喝上了自来水,家庭用电不再犯愁了,走几步路便可乘上公交车……一幅幅幸福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开。

  出门看演出。湖南首家乡镇演艺中心——金音剧场,建在江背镇综合文化站。剧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走出家门口,约在一起看演出,已经成为村民周末固定的文化大餐。剧场之外,一个个文化站遍布乡镇。

  看病同待遇。长沙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并轨,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覆盖了近500万城乡居民,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医疗保险”。

  养老有保障。“今年7月1日起,我们每月的养老金就要涨到80元了!”岳麓区坪塘镇太平村陈际奎老人家的院子里,老人乐呵呵地说着自己享受的“城里人”待遇。2010年7月,长沙在中部地区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以前总羡慕城里人的生活!”如今,陈际奎的观念变了——住在自家建的花园小别墅里,每月拿着和城里老人一样的养老金,就连上大医院看病住院也享受同等待遇。

  这一切,与城里人的生活相比,还会差吗?

  记者 颜 珂 侯琳良

分享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