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投资、省政府拨款兴建的师大图书馆在二里半落成,又叫逸夫图书馆。当年看到这栋楼在师大的风雨操场拔地而起,算是师大的名片,光影绿丛中掩映着它的古朴典雅,是安稳的静谧所在。
以前过河进城二里半是我们必经之路,路面狭窄而且坡很陡,我刚学会骑单车不久,在这里放坡放得惊心动魄,时不时被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吓得龙头乱拐。虽然当时这里已属城区,却一派乡镇面目,特别是两侧房子颇显土气。而且现在的二里半村那一片,以前确实有一大池塘,有当地村民在劳作。上世纪90年代,一个叫“刘三毛”的还在此处开设仿古酒楼。木结构房屋,老板着古装,店门口竖斗大的“酒”字幡旗,一度吸引不少眼球。几经变迁,现在那一片建成了师大二里半村和公寓。
记忆中老校门旁一老院子据说是孔姓公馆,说它是公馆,其实除了那门有石库门的感觉外,那墙都是用黄泥夯筑,一度做过消防队、面馆等,后来这里形成一夜宵摊子,偶尔在此出没,因便宜而每晚人山人海。现在这里是一排斑斓招展的门面。三棵树是二里半相当知名的饭店了,学生们常在这里聚会,名字很形象门口就有三棵树,其实只有两棵,其中一棵是“连理枝”。二里半的津市牛肉粉,爽滑可口,店铺略显凌乱,学生、老师、教授、白领、路人不分界限等级,坐在满是油污的长凳前,大口大口地吸着气,却丝毫不见停顿地夹着满是辣椒的粉送往口中。物欲横流的社会,只有路边小店里,人的本性才显得稍微平等一点。
老校门边的莫家笔店是个很不起眼的门面,原来是第三代传人莫谷升在经营,去世后,由第四代传人莫凤明接手。从清代开始,莫家手工精制毛笔已有百年历史,每支笔上都刻着“莫家毛笔”字样,其特点在于“笔锋透如镜”,从“提纯一束毛”,到“收尖一支笔”,120道工序不能有丁点大意。据说湘笔一度曾与湖笔齐名,可莫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愿意学制作毛笔,他非常失落。
我因单位以前时常要搞些名家笔会,所有物品都是在莫家笔店购置。不过莫凤明接手后有点“不务正业”,他迷上篆刻,而且完全靠自学,他店里有他刻好的一大本印谱,我也曾请他给我刻过两方印。
原西区公安分局也曾在这里,后来迁出。原楼房成了师大出版社。出版社后来搬到麓山门附近,此处重建了新楼,确实很漂亮,但感觉现代化的结果就是将一个个没感情的水泥躯壳取代时间所沉淀而成的旧建筑的灵气。
如今这里的陡坡已成坦途,二里半村对面靠山坎下的房子早已拆掉,山坎截断面被一堵长达百多米的混凝土墙护住,原说是要搞个文化墙的,喊了很久,仍是一堵钢筋混凝土大护坡。只不过上面因年月铺上了一层无序杂乱的葱绿。
我只是这里一个过路人,在铭记和淡忘中穿行,这里继续演绎着人生没有尽头的故事,我也只有在文字里静守这里的痕迹,不愿抹除。
1地质构造:1.8亿年左右的上三叠统到4亿年左右的泥盆系地层。
2城市区划:长沙市岳麓区橘洲街道槐树坪社区、石门楼社区、师大社区、学堂坡社区。一条短短的马路4个社区管辖。生活方便指数:五颗星,各种小店应有尽有。公交线路有132、202、305、旅1、立珊线等。最醒目的地标:师大图书馆。最值得推荐的流连之地:岳麓山下的忠烈祠、岳王亭、赫石坡、73军墓一带。最值得推荐的好吃处:中小餐馆不少,有点特色的是三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