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民族学家格迪斯曾说:“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苗族,曾被迫离开故土,五次大迁徙,如蒲公英吹向四面八方。他们与山水同吟,与日月共舞。身披对故土的思念,头顶对幸福的向往。他们在湖南西部的张家界、湘西州、怀化、邵阳,闪耀着奇异的光彩。
歌鼟:通往天堂的阶梯
寻苗处: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
你有没有听过一种歌曲,由讲到唱,由低到高,由单声慢慢向多声部聚合,一句上升一级台阶,让你思绪飞扬,仿佛乘着一支轻巧、悠长的歌梯,通往白云深处的天堂。它是苗家特有的歌,叫歌鼟,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原生态多声部民族音乐活化石”。
沿沅江支流渠江一路向南就可以找到它。怀化西南部,紧邻最南端的通道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山歌之乡,苗族占了全县人口的40%。
青山绿水中,远远地,风就传来了动人的歌声。
“太阳出来照山冈,苗家儿女喜洋洋,渠江绿水荡碧波,靖州城乡好风光。”呵,苗家男女青年交友结伴的茶棚里好热闹,歌声欢腾,银饰叮当。
无需乐器伴奏,经验丰富的歌师不慌不忙,沉着地张开嘴。低浑的男声渐起,苗家新貌娓娓道来,像拍岸的轻涛,渐渐覆盖天空与大地。一个嘹亮的男声突起,直冲云霄。紧接着,更多热情的声音起来了,盘旋上升。
一大片竹林,一个隆起的土堆像极了拔地而起的竹笋,没错,这被古朴歌鼟萦绕的古老苗寨就是地笋苗寨。吊脚楼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密密地团簇在山坳里,是典型的花衣苗团寨建筑布局。下雪后,从高处俯瞰,被白雪覆盖的吊脚楼像一只只绵羊,紧紧相依,享受阳光。
“抬脚难走五里路,举手难攀五尺山”的深山老林成为滋养苗歌的沃土。“歌肇鸿古,曲变竹枝,咏土风,陈古绩,声绰约,流漫,旷达”——《靖州乡土志》记载了当地苗人模拟大自然“和声”的悠长历史。加上生产、生活的狩猎声、伐木声,苗人在山里学会歌唱,学会生活。他们失去了平原的悠闲富足,却拥抱了大山的美好纯净。
“饭养命,歌宽心。”苗人在,歌就不会停。茶歌、饭歌、酒歌、烟歌、嫁歌,婚礼后新郎给新娘娘家打糍粑,请新娘担水时唱担水歌。那口水井,那座茶亭,那些吊脚楼,都听过许多歌。
好一个纯静的世界 永远的地质博物馆格萨拉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以万亩杜鹃、原始森林、天然园林、大地盆景以及鬼斧神工的天坑地漏、瑰丽多.。。
云雾锦江 如梦如幻般的世外桃源
2012年新年,逃离了北京零下10度的低温天气,网络媒体一行一路南下,飞往广州丹霞山进行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