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村鸟瞰。资料图片)
在远离都市的偏僻地区,有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村落。在那里,一些古老习俗、建筑造像、宗教信仰、历史遗迹,避开都市喧嚣,躲过灾害战火,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这些有一定历史年限、规模,现在仍活态存在的古村落被称为“记录历史的活化石”。
根据湖南省文物局今年四月的一项调查,目前,湖南共有古村落(含古城、古镇中的古民居建筑群)二百五十一个,有古民居(散落的单体古民居建筑)八百八十栋,建筑面积五万一千多平方米。为了守住这“最后的家底”,提高全社会对古村落的了解认识,增强保护古村落的意识,促进开放与保护的和谐发展,从今天起,本报特开展“寻访湖南最美古村落”系列报道。
除了对湖南有代表性的古村落进行寻访外,本报还将对散落在长沙境内的古民居予以寻访,敬请读者关注。
在离长沙150公里的湖南省岳阳县渭洞笔架山下,经历500多年的张谷英村保存着古朴建筑、古传祖制、古雅民风,仿若独立于现代文明之外的“世外桃源”。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张谷英第28代孙张林宏称,张氏后裔达8000多人,目前生活在张谷英村的2600多人。
张氏村民守护祖上传下来的古宅意义何在?是情感依恋的保护与传承,还是无力融入现代生活?人总会老的,建筑亦如此,神秘莫测的张谷英村有太多的谜底等待揭开。
堪称净土,同一片屋檐下每家的房门都没有锁
初冬的阳光暖暖的。走进张谷英村,仿佛感觉历史更近了,而现实更远了。一种静,古老的静弥漫在同一个屋檐下和那沿溪倚栏而立的村民之间,仿佛世事沧桑变幻,多少个惊人的变故从外头传进来,张谷英村也不会改变它那特有的宁静。
行走在昏暗、狭长的巷道中,穿行在幽深、繁复的堂屋间,记者发现偌大的村落里,大多是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三三两两悠闲自在地坐在门前的石阶上或走廊里叽里呱啦说着话,或在空场地上打理着晾晒的豆制品和腌菜。
张谷英的第28代孙张林宏是村里的文化人,前些年他像村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在外打工,直到近几年,他在村里摆一个卖山货的小摊子,边做着小生意边收集整理有关张谷英村的故事。“我经常会梦到我的祖先。还是在很小的时候,我会一整晚一整晚地透过天井去数天上的星星……”
张谷英村四面环山,始终与外界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既避免了外界的侵扰,又养成了村民们淡定自如、波澜不惊的性格,再加上古朴平和的大宅家风,更使得这座古村俨然成为了一处世外桃源。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我们这里每家的房门都没有锁的。”500多年间,这座座相连的屋檐,相邻的屋舍,同宗同族的村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体系,在这里可以足不出村就解决一切生活问题,房子与房子相连,最好的一点就是村民串个门什么,可以不淋一点雨。
“不过,房子太密了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不通风,采光也不是很好,村里人患风湿病的人不少。”张林宏说,深更半夜时,隔壁家两口子说个悄悄话或者睡觉的鼾声都听得很清晰。记者在张林宏家坐了好几个小时,就在和他扯谈的过程中,不时可听到隔壁几户人家发出的各种声响,鸡叫声、狗叫声更是不绝于耳。
老屋起伏连绵的屋顶遮蔽了阳光,也遮住了蓝天,对于习惯生活在敞亮居室的现代人来说,老屋显得有些阴暗和憋闷。只有天窗露出一方小小的天空,泻下几缕阳光,才使人感到有了些许的舒展。“可能就是因为老屋居住得不太舒适,很多张氏后裔在成人后选择走出村落,不再在村里居住。”张林宏告诉记者,现在,张氏后裔达到了8000多人,但住在张谷英村的只有2600多人。
冬日的渭溪河水量很小,沿河的两边就是有名的畔溪走廊,建有很多高高的长廊式的木凳。记者混在三五个村民之中临河坐在长条木凳上,一边听那潺潺的流水声,一边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感觉好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