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省委书记周强来此地视察,提出要将周家大院建设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旅游发展“四个结合”的示范村,预计投资3.5亿,3年完成整体开发。现已成立零陵区何仙观景区指挥部,全面开始修缮工作。
“这些鹅卵石,全是从附近河滩里捡回来的。”张波是隶属海南华成建筑公司的修复工程负责人。他说,“如果要完成整个墙体修复,需要2000立方左右的鹅卵石。当年他们是怎么修的,我们现在就怎么修。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围墙修复开始做。”当年就是这样先整整齐齐码一层卵石,然后再抹一层用沙和石灰混合的泥浆固定,再码卵石……几百年风雨就这样扛过来了。“不过,只能砌到2米左右,就要停下来,等泥浆干透,不然会倒。这样进度慢,但没办法。”
张波带着助手已经在村里勘探了好几个月了,几乎每个角落都琢磨了个遍。这是他接手的第六个工程,此前五个都是在“仿古”。为此也曾有过小小质疑,如何“修真”呢?——他并不以为忤:即便是“仿古”,也要看过真的才能“仿”啊。他也出生于湘南一个古村里,说起老建筑津津乐道。“我在干岩头村新院子那发现了一块地面,跟我家老宅子那块地面是一样的。只有三四个平方,成分是黄泥、石灰、瓷片、蛋清等等。工艺相当复杂。全村只有那一小块是这样,其它都是砖、青石板铺的。”
在新院子的门槛后,我们见到了那块特殊地面,黑色,菱格花纹,手指触摸非常平滑,有如大理石。但可惜的是,上面有多处明显的凿痕坑洼。“按照我掌握的方法,这个是可以复原的,只是需要时间。”张波颇自信。
新院子的灰色外墙,墙皮大多脱落,露出里面的卵石结构。未脱落的墙面,呈现出卷曲如茎蔓的美丽花纹,像是手工有意为之。“其实那是一种天然花纹。”张波说,“墙体外层是用糯米、蛋清搅拌后,和柴灰一起涂上去的,这个颜色永远不会变。”当雨水把外面的涂层和灰尘冲刷掉之后,蛋清黏稠的丝状液体已经凝固,于是就自然形成了这样奇特的花纹。如果真正要修复,还需要石灰、糯米米浆,需要大量木柴烧成灰烬,与适当比例蛋清混合,造价不菲。“所以古时修一栋房子,要很多很多年。”“如果用其它化学物品代替也不是不可以,但时间一长就脱落了。古人也是经过了很多实验才得出的经验。”
院墙和屋顶的修复相对“比较容易”,而培园书屋后花园那段掩埋在草丛中的残缺栏杆,才真正费工夫。张波拂开草叶,指着“十字花”状一截栏杆说:“你看,这个圆弧的拱形部分,是用红色瓦片连接粘上的,相当均匀。做的时候既要讲手艺,还要考虑颜色搭配,比较费神。古人比我们会生活咧。这么好的东西,现在只剩了这两头。”他目光落在中间一片空茫处,神情叹惋。
大院的每个大小天井路面,都用黑白两色椭圆形小卵石对接镶嵌,铺成花纹,图案别致精美,有“卍”字纹、四季花卉、昆虫动物等。连接六个院子的道路,不讲纹饰,但亦用这样的黑白石子铺成,当地形象称为“包谷子路”。现在路面多处已毁,黄土裸露。这也是修复计划中重要的一部分。
“四五年后如果全部按期完成,周家大院能够做到下雨天穿布鞋,走遍全院不湿鞋。”
重雕一扇窗,耗时60余天,造价高达一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