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里大批韩少功的“粉丝”,一见面就将韩老师团团围住,迫不及待地问个不停。尽管当天当地的预报气温高达36℃,但林子里凉风习习,屋旁种满了竹子、 果树,迎面是巨大的八景乡水库。韩少功幽默地说:“来了我这里,‘氧气呛了不负责,矿泉水冲厕所不收费,吃不到地沟油别怪我。’”引起了一片掌声。韩少功谈笑风生地为大家解答文学创作的困惑,现场许多记者都是文学爱好者,更是从小熟读韩少功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爸爸爸》、《马桥词典》等经典作品。现在见到了自己的偶像,《湖南日报》青年记者杨柳青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口气问了很多问题,韩少功都一一解答。特别是对于大家普遍烦恼的作为青年作者总是很难摆脱作品中或行文或立意甚至整个叙述都偏“幼稚”的困境,韩少功说:“每一位作家,都不是一开始创作就‘深刻’的,成熟的文风需要长期的生活体验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在写作中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和改进,就会成长。否则就会像有些作者那样,一辈子的作品都‘幼稚’,一辈子都没有形成有自己独特标签的风格。”
而针对现在文学创作氛围冷漠,作者们普遍较浮躁,很难涌现世界级文学大师的问题,韩少功认为,文学大师的诞生是需要恰当的时机和环境的,需要很多先决条件,特别是要被世界文坛认可则更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是钱钟书这样在国内负有盛名的大家,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也并未蜚声。
采访结束后,韩少功邀请我们参观了他古朴简约,文化气息浓厚的家。整木制成的桌椅、竹床、墙上的墨宝、阁楼的藏书……聊起这清净致雅的居所,韩少功已经在这里生活创作了十多年。工作之余,每天会去到毗邻的水库里游泳,在丛林里散步。在他心目中,寻找最美乡村是一种文化记忆的苏醒,而“最美乡村”的美是一种心灵上、情感上的美,是一种母亲似的美,就像眼前这片养育我们的青山绿水,就是韩少功心中的最美。(邓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