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27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沈颢  通讯员 唐亚慧)“恩人,您用您的大爱,让我能有幸战胜病魔,我也将做一个像您一样的人,向着爱心事业出发。”10月26日,刚出院回到家中的邓应友读着被救治的患者来信,泪流满面。

  邓应友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目前是一名钢琴教师。三天前,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邓应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重庆的一名白血病患者重新点燃了生命的希望。

  23日上午8点20分,邓应友躺在病床上,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他的两只手臂上各有一根输血管,连接着床边不停运转的血细胞分离机,把血液中救命的造血干细胞一滴滴流进采血袋。经过7个多小时的采集,175毫升造血干细胞由配型成功患者所在医院的医生带走,为千里之外焦急等待的患者带去希望的“生命种子”。

  邓应友出生于1997年,2016年初,热心公益的邓应友当时还只是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大一的学生,就毅然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今年5月,邓应友接到湖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的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的初配结果相匹配,符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步条件。陌生人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概率很低,一般只有几万到十几万分之一,邓应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接到通知后,我就为采集干细胞做各项准备工作。”邓应友介绍,为了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他每天加强体育锻炼,并且坚持科学饮食,认真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邓应友积极配合完成了高分辨血样检测、健康体检、制定采集计划等各个流程。

  “采集造血干细胞前,需要连续4天打动员剂,让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像现在这样再采集。”邓应友回忆,“每天需要往返长沙、湘潭两地,常常晚上或凌晨才开始抽血,第二天早上再匆匆赶回湘潭。”

  直到23日下午15点30分,邓应友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湖南科技大学第11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一想到自己的捐献可以挽救一条生命、甚至一个家庭,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虽然我们互不相识,但我愿意尽我所能,让他开始新的生活。”在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初衷时,邓应友回答得很干脆。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行列,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