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娄底频道讯(通讯员 康动风 阳快东)4月16日上午,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来到新化县田坪镇政府的办公室,我一眼就认出他是抗美援朝老兵康九凡,在咨询固定补助发放事宜的闲聊中,他教我讲了几句朝鲜语。出于好奇,更出于对老兵的敬仰,4月18日下午,我上门拜会采访了这位最可爱的人。
星星村位于茶溪雄壮威武的狮子岭侧面,康老就住在这村庄的4组。他虽然84岁高龄,但腰板挺直,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说起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康老打开话匣子,从他入朝参加作战开始,讲述了他在朝鲜战场上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重现了我银幕上看到那年代战火纷飞的场景。
那些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1951年1月,康九凡响应国家号召入伍,辗转经隆回、邵阳、在湖北荆州的沙市修筑堤坝防洪。当年秋季到益阳休整一个月后,从株洲上火车,几天几夜到辽宁丹东。
“从鸭绿江到前线阵地,最先挑战的是寒冷天气和冰天雪地的急行军。白天藏身树林躲避敌机侦查,夜间冒着刺骨寒风急行军,手脚被冻出冻疮红肿流脓,又疼又痒,只能咬牙坚持,不能掉队,没有埋怨,跟着部队不知走了多少个日夜,按照预先部署如期抵达前线阵地。”
“我们8个人一班,简单接受无座力炮训练后就上阵,还有火箭筒,专门打敌人坦克。这种炮好厉害,声音震耳欲聋,可以打穿5公分厚的钢板。”
“我们是山区作战,平时大多数时间是修筑工事掩体防空袭。修筑工事战壕和现在挖煤一样的,实行24小时三班倒。”
“当时敌人封锁非常严密,经常大批飞机从头上不停飞过,听到轰炸机的声音时,就得立刻把炮架用野草和树枝伪装起来或藏到庄稼地里。有时敌机狂轰滥炸,尘土经常撒向头顶。”
康老回忆起战争年代的往事真是如数家珍。
我和朝鲜姑娘同睡一间房
“那时候条件艰苦得你们无法想象,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吃,一天就一碗小米饭或者炒面,一年到头没有吃过新鲜蔬菜,干笋皮、海带、花生米、干杂蘑菇等就是常年的菜肴。”
“最困难的时候,不仅米饭吃不到,喝水都成了问题,为了解渴,只好到稻田里或水沟喝浑浊的臭水。”
康老说,当时,由于敌军飞机轰炸,交通运输线严重破坏,导致我军粮食供给不足,作战条件异常艰苦,但他丝毫没有退缩。
“为了保护有生力量,我们流动住宿在老百姓家,经常和朝鲜姑娘住一间房。”
“漂亮姑娘和你睡一间房,当时你那么年轻,动心不?”我顽皮的打断他的话。
“我不动心,她们伸出头来看我,眼睛闪烁着某种暗示诉求,但我不理会她们,那时候物资匮乏,一条军用手巾和一双解放鞋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
“我必须牢记部队的规章制度,一切行动听指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是当时铭记在心的口号和奋斗目标。”康老一脸的严肃。
由于历史过去了60多年,又没有文化,康老对作战地址和详细时间回忆不起来,只知道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战斗在一个叫“太平洋”的地方,距上甘岭不远。
“啪劈摸锅”“掐劈西单”“阿兹巴尼”“阿爸吉”,对于康老说的这些“吃饭”“睡觉”“嫂子”“爷爷”等朝鲜日常用语,让我想起当时他在朝鲜期间与当地百姓深厚的军民鱼水情谊。
采访中,康老还给我讲了一个战友凭一支冲锋枪和几枚飞雷,活捉63个英国鬼子荣立特等功的故事,过程无不充满传奇色彩。
几十年来默默无闻生活在村里
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议后,康老随部队回国在石家庄服役修建兵营,积极参加国家各项建设,195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退伍回到家乡。
回家后的康老成了家,生育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几十年来,他从不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居功自大,做一个普通老百姓,从不给政府添麻烦,默默无闻的耕耘在偏僻的乡村,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去年还耕种了4亩水田。
“我是够幸运的了,我能够从朝鲜战场上活着回来,过上了这么久的好日子,看到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国家每月也给了我固定补助,很知足了。一想到当年牺牲那么多的战友,心里充满了酸楚和怀念啊…”采访结束时,康老感叹说了几句,那双炯炯有神的眼里含着泪花。
星星村主任康晚祥告诉笔者,老兵康九凡快人快语,性格耿直,生活俭朴,为人光明磊落,原则性强,是该村第一个共产党员。他积极支持村里工作,从不向组织提困难,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者,更是该村的一面镜子,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