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可领环保证卖粮蔬
长沙破冰土壤认证
沸沸扬扬的消息中,长沙早已开始谋划大动作。
2012年底,长沙市政府发文要求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并提出要在望城、长沙县、浏阳和宁乡每年选一个百亩以上的污染耕地作为试点,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长沙市还专门成立了由环保、农业、食品安全等部门组成的土壤环保认证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市土壤环保认证申报、考核和管理。
长沙市内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茶叶、豆类、油料作物及药材、草料等作物的农业用地土壤200亩以上的,均可自愿申报土壤环保认证。
认证级别分为绿色土壤认证和生态土壤认证。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可认证为绿色土壤;达到一级标准以上,认证为生态土壤。
今后,长沙的种植大户们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调查监测,并将调查报告以及材料递交长沙市土壤环保认证管理办公室。评审通过,即可获得土壤环保认证的证书、标志和标牌。获证单位可将土壤环保认证标志印制在获证产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材料上。
“我们首先保证源头土壤的安全”
26家企业申请验土
“不能说土壤环保,食品就安全;也不能说食品不安全,土壤就不安全。”长沙市环保局自然处副处长禹文峰说。
她表示,土壤保护涉及面广,目前能做的是以土壤认证来推进食品安全,“其中涉及到多个环节,我们首先保证源头的土壤。”
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将采用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申请区域周围工矿企业污染源分布,垃圾填埋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填埋场、电厂灰场等情况做详细调查,农药、肥料和农田灌溉水等也在调查之列。
目前,长沙已经有26家蔬菜、茶叶与无公害食品等单位递交申请报告。第三方评审团和专家组正在筹建。
获证也并非一劳永逸。《长沙市土壤环保认证管理办法(试行)》显示,《土壤环保认证证书》有效期为3年,期满需重新办理。
这期间,若发现有污染、药肥施用不当等情形,将责令获证单位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停用证书、标志及标牌。如有弄虚作假、土壤被污染或生态被破坏、转让和买卖认证标志等行为,将撤销认证,收回标牌。
“我们不必谈镉色变”
土壤镉超标≠大米镉超标
在官方的宏观构架背后,民间自救也在进行。
7月13日下午,由省内环保志愿者和博友发起的湖南省博友沙龙“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的专场论坛第二期在长沙市图书馆举行。广东省土壤研究所的研究员陈能场、湖南省地质研究院教授童潜明分享了他们对中国和湖南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的研究成果。现场对镉米和镉米标准讨论热烈,博友争相发言,共150余人参加讨论。
陈能场认为,目前,我国居民摄取的钙、铁等维生素普遍偏低,直接导致人体对镉的防御能力降低。
“不必谈镉色变。”陈能场说,土壤镉含量与大米镉含量并无线性关系。
他举例说,攸县某地区土壤干净,但大米也超标。土壤镉超标不等于大米镉超标。镉大米的产生,要从土壤-镉-水稻整个生产体系来理解。大量施用氮磷肥等都能导致大米镉超标。
“洞庭湖区的大米很安全”
现行标准比国际苛刻
湖南省地质研究院教授童潜明从1980年就开始研究大米的镉含量。他认为目前的镉污染没想象的严重,关键在于国内标准严苛。
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规定,大米中镉含量大于0.2毫克/公斤,蔬菜大于0.05毫克/公斤即为超标,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是大米为0.4毫克/公斤,蔬菜镉为0.2毫克/公斤。
童潜明认为,镉标准应以长期吃镉大米人群是否有镉慢性中毒来制定。镉慢性中毒最易感觉得到的是骨痛易折的“骨痛病”,省内发病过的醴陵潘家冲、浏阳七宝山和安化715矿居民中就有20%左右的“骨痛病”,而其土壤中镉含量为0.8~2.0毫克/公斤。
“目前来看,土壤镉超标地区并未发生大规模镉中毒事件,所以,这是标准问题。”童潜明说。
2007年,由省地质调查院、省环保监测总站、省农科院等26家单位承担的“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调查了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我省面积的18.4%,结果显示,洞庭湖农用地中等以上占86%。
“在镉污染严重地区,骨痛病和骨癌患病率很低,也没显示任何镉慢性中毒。这说明洞庭湖区的大米很安全,也说明现行大米镉标准过严。”童潜明说。
【生活科普】
吃一个猪肾
=吃一周镉大米
陈能场介绍,经研究证明,进入人体的92%到98%的镉会自动排出,平均吸收率为5%。其中三分之一入肾,四分之一入肝,但排出速率仅十万分之五,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17到38年。如果骨骼里的钙元素被镉取代,人会变矮,骨头变脆。体内镉元素过量将导致骨痛病。
他总结,人一生摄取的镉不应超过2克,按照现行的0.2mg/kg标准,每人每天能食用大米274 克。
“每天食用的大米、蔬菜和肉类是镉的主要来源,四成来自于大米。猪内脏和虾,是镉元素的富集之地”。
而一项持续4年的研究收集了14个省市的两千余组数据,表明猪肾中镉的总平均值为2.82 mg/kg,远高于牛羊肾。对此,陈能场举例说:吃一个猪肾脏,等于吃一周的镉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