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追债,白条无法兑现
在罗江村操场“主席台”悬挂的诸多李映武与领导合影中,可见的最后一张的时间定格在2007年。那一年,映武黄花集团资金链的问题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大家对李映武这个“好人”的感情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家里放着一大摞映武黄花集团打的白条,从2007年开始,被拖欠的菜钱有60多万元。”2013年5月14日,罗江村黄花集团的院子里,毛传国不停地抽着烟,一根烟还没有抽到一半,就会扔掉然后再点上一根。
在罗江村的487户村民中,目前有300多户手里有映武黄花集团的白条,拖欠金额总计200余万元。那些曾经和李映武一起长大的“叔叔婶婶”们,越来越难见到他。“他现在不敢回来,回来肯定会有人找他的麻烦。”毛传国说。
实际上,由于收购黄花菜需要大量现金,多年以来映武黄花集团一直是通过打白条的方式先从菜农手中拿菜,等找到买家之后才结清菜款,十几年下来李映武的信誉还算不错,所以菜农们也没有在意。
一边是不断向菜农打白条,一边是不断从银行获得贷款……实际上,李映武正是以这样的模式维系着自己黄花菜生意的资金链条。数据显示,1997年至2005年间,银行每年平均给映武黄花集团贷款达6200余万元,公司共付出利息近3000万元。
2006年,情况急转直下,从1997年开始就与映武黄花集团建立了信贷关系的省农行突然“翻脸”,不仅停止贷款,而且开始追债。
当时,省农行认为映武黄花集团在2004年申请贷款时,隐瞒了所需资金的真实情况:申请了1亿元农副产品收购贷款,经过测算,公司所需收购资金仅为2355万元。而参与贷前调查的农行工作人员也被开除。
在一份回复衡阳市农行的信函中,省农行指出,映武黄花集团的经营活动中政府行政干预过多:“为了农民利益,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对黄花菜收购长期采取‘保护价格’收购,致使企业利益受损;政府部门许诺的优惠政策,企业为了迎合政府形象工程,享受优惠,无计划盲目扩张,多处购地,搞固定资产建设,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其内部资料称,从2002年省农行向企业发放3000万元项目贷款开始,映武黄花集团就没有严格按照银行评估论证进行投入,衡阳工厂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8500万元,项目总投资比原评估时增加4210万元,实际投资达到1.396亿元。
银行不再支持——一夜之间,映武黄花集团脆弱的资金链突然断裂,不过凭借长期以来累积的信用,李映武依然能够用打白条的方式收购着菜农手中的黄花菜。
实际上,从2007年开始,李映武打的白条就逐渐还不上了,此后几年欠下的菜款越来越多。
对于映武黄花集团的逐渐崩盘,罗江村村支书李聚宝有些失落,“近几年黄花集团和政府的关系有些疏远”。在他看来,“现在不管是哪个民营企业,如果没有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保护,很难生存。”
2008年,原祁东县委书记蔡敦成因腐败案被“双规”,李映武也在看守所里待了两个月。检察机关需要了解李映武是否与蔡敦成有关,以及他是否将农行贷款挪为己用。
查看评论 12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