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0月30日专电(记者黄兴华)初冬时节,每当晨曦初露,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湖堤上,一位老人风雨无阻地出现在这里,看候鸟嬉戏起落,并密切注视周围的一切……他就是保护区内的协管员张后义。
今年72岁的张后义,出生于东洞庭湖畔的湖南岳阳市君山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从小在湖边长大的张后义,14岁时便开始学习打猎。那时,每当秋冬时节,成群的候鸟飞过洞庭湖时,天空黑压压一片。
“这个时候,也正是我们打鸟的黄金季节。”张后义说,“一次,我与56人组成的打猎队来到洞庭湖湖滩上打鸟,将18门‘火炮’并排放着,一次就打下来3千多只鸟。”
张后义回忆,“年轻时,我前后打猎20多年,每年打3个月,死在我枪口下的鸟儿到底有多少,我也说不清了。久而久之,我成了洞庭湖区远近闻名的‘打鸟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决定对野生鸟类的保护,不少地方成立了专门的保护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在此时成立了。由于法律明文规定禁止捕杀二级以上保护鸟类,自此,张后义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打鸟了。1986年,他成为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管员,协助保护区巡湖护鸟。
位于湖南岳阳市境内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面积19万公顷。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鸟类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记录到的鸟类有316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7种,二级保护的有37种。
从“打鸟王”到鸟类“保护神”,张后义“转身”的背后,伴随着一些人的不解和嘲讽,甚至是人身威胁。但张后义从来没有后悔过。目前,他主要负责保护区壕河管理点鸟类保护工作,每天早晨和上午,他都会在方圆几千亩的湖边沼泽地巡湖护鸟。
今年10月18日晚,正在家中休息的张后义听人说保护区内的丁字堤地段有人准备捕食鸬鹚,他当即租了个摩托车,在离家10多公里的大堤边找到打鸟人,硬是将他们“赶”出保护区。
“以前,每当秋冬季节,洞庭湖总有打不完的鸟,想不到的是,仅仅一二十年光景,候鸟却越来越少了。”张后义说,“每当想起这点,我心里就会感到亏欠了这些候鸟。”
张后义说,这些年,他之所以这么卖力地干,完全是在给候鸟“赎罪”。“因为,如果讲报酬,我根本不会答应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别人一切向钱看,我一切向鸟看。”
保护区保卫科长高大力介绍,在他们所聘的协管员中,张后义应该是最称职的一个,尽管每年给他的报酬很少,但他从未谈过自己的待遇。
“爱鸟护鸟不是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保护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张后义说,“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爱鸟护鸟能从小孩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有这个概念。这样,洞庭湖才会成为真正的鸟类天堂。”
更多湖南新闻 | 微吧 | 娱世绘 | 市井万象 | 百科探秘 | 深锐观察 | 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