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高考变全民消费 畸形投资暴露教育不平衡

来源:齐鲁晚报2012年6月12日【评论0条】字号:T|T

▲7日,济南一考点外,考试结束后,陪考的家长翘首企盼早一点看到自己的孩子。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7日,济南一考点外,考试结束后,陪考的家长翘首企盼早一点看到自己的孩子。 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又是一年高考季,网上一份“高考成本变迁路线图”传火了。有网友算了一笔账,35年来,高考成本从最初4毛6分钱到现在四五万元,涨了10万倍。这让各个时代的高考“过来人”唏嘘不已。

       升学考试变成全民消费

       “70年代一本练习题,一碗绿豆汤,花费不到5毛钱;80年代买套好文具,花费10元;90年代买复习资料,喝碗鸡汤,花费350元;00年代请家教、租宾馆,花费5000元;10年代一对一补课、订营养餐,租学区房花费四五万元……”

       网友“天天秋天”担忧,高考成本越来越高,考生越来越娇贵,不知是进步还是退步。

       网友指出,高考已经从“一次升学考试”演变成全民的消费,继而形成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包括保健品、补脑液、补习班、家教、营养餐、学区房、高考移民代理、 高考房甚至考后的庆功宴和谢师宴等等,还包括拿不上台面的,如大庙小庙里的香、果,各路“大仙”开发的各种吉祥物等一系列打着“高考招牌”的“地下产业”。

       当孩子的高考和家庭前途,甚至和家族命运绑在一起,考试和各种利益群体、社会机构绑在一起,高考就“逼得家长们像鲁迅笔下捐门槛的祥林嫂,虽然备受搜刮,却也心安理得,只要对孩子高考有好处,再贵也值”。

       补课费、营养费等推高成本

       毛惠珍家住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街道,她是上世纪70、80年代和2012年一家三代高考的见证者。她说,70年代,“不敢给家里增加负担,最多买两本几毛 钱的二手复习书”。到80年代,女儿考大学,开销就增加了,每个月给5到10元的零花钱,那时候的传统是考上大学就奖励一块手表或一辆自行车,这至少花掉 家庭一半的月收入。

       今年,毛惠珍的外孙女要高考,备考开销更让她唏嘘不已,一对一补课,双休日4个小时,每小时190元,营养上“顿顿无鱼不欢,维生素、钙片也要补,一个月 伙食开销3000元左右,算下来高三一年总共花了约5万块。”毛惠珍庆幸的是,家离学校不远,不用租学区房,否则开销超过10万元很正常。

       南昌市第二中学校长吴勤告诉记者,高考成本有一些是基本的,如报考费用等,但只占到很小一部分,更多是被补课费、营养费、住宿费等推高了。

       畸形投资暴露教育不平衡

       畸形的“高考投资”实际上暴露出教育的不平衡,包括学校之间的不平衡、受教育权利的不平衡、地区教育的不平衡等。宁夏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牛学智说,在物质投入的背后,家长遭受的“精神折磨”更是无法量化。

       家长普遍有一种“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觉得为孩子掏钱才能安心,“这是一种盲目的焦虑”。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副教授、家庭问题专家周美珍认为,某 种程度上,高考考的是家长的智慧和定力,考的是孩子的心理素质。一些推波助澜的商业炒作,迎合家长的“口味”,使得这种焦虑变得病态和扭曲。

       高考对孩子固然重要,但用钱就能堆出必胜的底气吗?吴勤校长等认为,围绕高考的合理投入是有必要的,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并不是说你花的钱越多,对孩子帮助就越大,有时候可能适得其反。过分关心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紧张等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发挥。

     “高考只是一次考试,平时怎么考,高考就怎么考,不要刻意特殊化,这样不仅能降低高考成本,减轻家长负担,对孩子也有好处。”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毕业班班主任陶学明说。 据新华社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微博调查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