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00万元,这一个数字让湖南益阳桃江县陷入舆论漩涡。
桃江县防办提供给媒体的灾情报告材料显示,暴雨给当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900万元”。而县民政局的数据则显示“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使桃江受到了“借灾套取国家救助资金”的质疑。
1800万元和8900万元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桃江县果然如指责的那样,为套取国家救助资金而夸大了受灾数据吗?在灾情统计方面,如何避免数据的不准确呢?
数据是怎么统计的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桃江县12日的那场暴雨说起。
桃江县5月12日凌晨开始的暴雨,一直持续到22时。全县24个自动雨量监测站中有武潭、马迹塘、鸬鹚渡、三堂街、大栗港、鲊埠等6个站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余站点也都在50毫米以上。桃江县的这一次强暴雨过程时间长、雨量大、范围广,影响巨大。
“洪水冲毁渠道105公里、河堤74公里、塘坝127处。倒塌房屋226间,损坏房屋52间……”桃江县防办提供给媒体记者的灾情报告材料显示,暴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900万元。
媒体记者的实地调查后,很快发现数据颇有蹊跷。
对于桃江此次遭受的洪灾灾情,桃江县民政局长李孝辉介绍,截至15日上午9时,县民政局统计,全县受灾人口620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200公顷,其中绝收400公顷,倒塌民房46户62间,农房严重损坏85户120间,一般损坏房屋450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08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县防办称数据仅供参考
8900万元与1800万元之间的巨大差异,桃江县被指“借灾套取国家救助资金”。对此,桃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国清表示很委屈。他说,县防办并不是法定的灾情统计部门,县委县政府也不会采信县防办的统计数据作为灾情上报上级部门。
桃江县水利局副局长詹正雄说,这份灾情并没有往上报,只是作为指挥救灾时的参考依据。从12日晚10时之后,领导指示尽快搜集灾情,于是逐一给受灾严重的15个乡镇打电话,统计范围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电力等领域,“时间急,范围又广,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
“我们并没有把灾情往市防汛办、省防汛办上报。如果正式上报的话要填表格之类的,我们都没有进行这项工作,而且县里灾情上报主要以民政部门为权威数据。”詹正雄说。
李孝辉说,国家救灾资金以民政部门为主。当前县里民政部门已组成两个小组,两台车、10多个人,分别前往灾情严重的乡镇实地查看灾情,一方面核实之前民政系统上报的灾情,一方面确定需要紧急救助的对象。
他说,单从民政系统来看,灾情上报乡镇必须在2个小时之内上报县里,县里在不超过24个小时之内向市、省逐级上报。
基层存在夸大灾情冲动
不论桃江是否为了获取资金而夸大灾情,这一事件暴露出了我国灾情统计方面的问题,引人关注。
在李孝辉看来,灾情上报与核实都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是因为灾难现场有的偏远,很难逐一到场;另一方面,灾情的测算并没有精确的方法,只能通过常识进行概算。例如,一栋房子倒塌,它的建筑成本以及里面的家电等设施,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
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人员紧张也是影响灾情统计准确性的一个因素。据介绍,当前,有的行政村只有3个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妇女主任,但上级部门需要配备专项负责人,因此出现了一个人身兼数职的问题,“村干部本来文化水平就不高,还要身兼多能,一定会出现应付不过来的局面。”
这位乡镇干部也不讳言,基层夸大灾情的可能是存在的。“基层这种‘夸大灾情’的冲动是从村组一级开始的。”
他告诉记者,村乡县三级财政都比较紧张,一旦出现了灾情,当然都希望借此获得最大程度的救助。灾情统计上报要想避免水分,必须从村、乡镇到县、市各级有专人负责,实行问责制。
李孝辉告诉记者,目前桃江县每个村都有一位村干部负责民政方面的具体工作,灾情信息统计上报就是其工作内容之一。“最大的问题是文化素质。灾情评估与核实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例如对财产的评估技能等,这方面目前看来是个短板。”
他透露,加强培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此前已经培训了几批次村干部,计划3年内对县内所有村干部进行灾情上报培训。本报记者侯琳良
相关链接:湖南桃江被指夸大洪灾一夜算出近亿元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