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长沙会战

来源:百度搜索 2012-01-07 14:20:01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曾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会战概述

  前两次长沙保卫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

  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后分设第6、第9两个战区)集重兵与日军在战在线对峙。在1939年到1942年间,日军先后三次大规模进攻长沙,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9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湖南长沙地区进行的三次会战。

  ①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侵占武汉、南昌后,为巩固和扩大其占领区,企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赣北地区。1939年9月 ,日军调集10万人 ,分路进占湘北岳阳东南地区、鄂南通城地区、赣北奉新、靖安地区。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约20万人,将进占赣北鄂南之日军阻于献钟、修水地区。进至长沙东北金井、桥头驿一线的日军,遭守军抗击、民众袭扰,加之补给困难,被迫北撤,恢复战前态势。

  ②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初,日军调集约12万人 ,进占岳阳、临湘一带,企图击溃第九战区主力于湘北地区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7万人利用湘北有利地形,采取逐次阻击 ,诱敌至长沙附近捞刀河两岸地区予以围歼的方针 ,将突入长沙市区和进至株洲之敌全部歼灭并乘胜反击。日军被迫北撤 ,退回新墙河以北地区。

  ③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中旬,日军调集约10万人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长沙 。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兵力,组织防御。日军攻击受挫,伤亡严重 ,撤至新墙河以北地区,由赣北西进的日军也被击退。会战结束。

  战前形势

  日本改变侵华战略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财政经济陷入困境;中国人民反战厌战情绪开始滋长,统治阶级内部因“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和对外政策的分歧而争吵不休;更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使其称霸世界的战略受到极大影响,处处呈现被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侵略者被迫调整其侵华方针。

  在政治上,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在改变了侵华方针后,其军事战略也做了相应调整。第一,放弃速战速决战略,准备长期作战。第二,明确规定军事行动要服务于政略和谋略工作。第三,为减少消耗而限制战争规模和强度。在作战范围上,“如无重大必要不企图扩大占领地区”,“力戒扩大缺乏准备的战线”;在兵力上“为准备今后国际形势的转变,要在各方面减少驻屯兵力及兵力的消耗”;在作战形式上“进行小接触”,只是在“日军集中兵力来攻击时,及时予以反击,消耗其战斗力”。第四,把军事打击的重心移向对付其后方的抗日游击战。

  为加速中国事变的解决,日军于1939年9月至1940年夏在正面战场上相继发动了对长沙、桂南和宜昌的作战,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再次部分调整了对华战略。其总体构想是:确保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总兵站基地,对国民政府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削弱其抗战力量,并以政略和谋略相结合,摧毁其继续抗战的企图,然后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促使国民政府屈服,最终解决中国事变。

  正是在上述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新闻排行榜

  1. 1专题-长沙“平头男”南京持枪抢劫
  2. 2长沙警方赴南京参与侦查枪击案
  3. 3橘子洲今晚焰火上演“赤壁之战”
  4. 49岁男孩烧热得快不料睡着引火灾
  5. 5湘江水位创新低河床变菜地(图集)
  6. 6长沙取款超5万可让巡警当保镖
  7. 7长沙长途列车票已基本提前售空
  8. 82012年春运运输方案在湘发布
  9. 9男子伙同多人上门轮奸女子至天亮
  10. 10湖南多地迎来2012第一场雪(图)

专题-访谈更多>>

长沙“平头男”南京持枪抢劫

1月6日上午,南京下关发生持枪抢劫案,一男子从银行取20万出来时被持枪劫匪一枪打中脑袋当场死亡。[详情]

热点视频更多>>

新闻图说

时尚美图

饕餮美图

娱乐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