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脱轨”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线网规划第一位。2002年初,傅萃清决定要先把线网规划做“扎实”,这是一次工作量巨大的调查。
线网规划要基于城市居民出行情况和交通流量数据,在此之前,长沙从未有过对城市居民出行的全面摸底调查。此外,交通流量数据不详实,不足以作为规划的参考标准。
2002年底,铁四院开展了《长沙市居民出行和公交随车》全市范围内的摸底调查,时任众旺公交副董事长的蔡竹平被调来协助调查。蔡竹平笑称这是一次“仅次于人口普查的大调查”。调查表中对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次数等都作了详细记录。
就在线网规划进展顺利,方案快要“出炉”的时候,轨道交通规划的前期工作却面临“脱轨”的危险。
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81号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作了相关规定,报建城市需达到几项硬指标:财政收入100亿元以上;GDP1000亿元以上;城市人口300万以上;预测客流量单向断面高峰每小时3万人次以上。当时长沙离各项指标都有一定差距。
在这期间,朱志刚曾上京陈情,但碰壁而归。朱志刚并没有气馁,他认为,81号文件的标准是固定不变的,但长沙城市是不断发展的。轨道前期办的工作不能搁置,要继续筹备,然后静待时机成熟。
傅萃清也持同样观点,他明知长沙的轨道交通项目被挡在门槛外,依然在2003年年底,完成了线网规划征求意见稿。
出现转机
2005年,国家重点工程武广高速铁路线路确定,武广高铁长沙站被规划到了长沙市东南的黎托镇,当时即将开工建设。而根据湖南省政府与铁道部签订的协议,铁道部要求长沙市地铁一定要建到高铁站站址,而且要同步建设。
傅萃清分析,铁道部是从高铁流量和地方交通体系配套来考虑的。“铁道部这样的要求也挺好,至少,在我们向国家发改委报建地铁时,手里又多了一张牌,可以多‘积一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