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永涛
银行理财产品巨亏的案例近来层出不穷,让想投资的人捏了一把汗。
理财产品全都是骗人的吗?当然不是。很多时候,投资者往往只被宣传语中的“高收益”所吸引,忽略了其背后存在的“高风险”,这才预期落空。
2月24日央行正式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降息预期大增,理财产品市场也有新的变化。这回想选对产品,看懂说明书可是关键的第一步。
【故事】“最昂贵的蛋糕”
市道不好,理财产品多出现亏损,长沙市民23万元资金9个月“缩水”成15万元的遭遇并非个案。
最近,一则关于某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巨亏的信息在微博上广为转发:“三年前,我买了个理财产品,2万多澳大利亚元合15万元人民币下月到期。昨天给我来个电话告知只剩下7000元,今天就收到了他们快递来的一个迟到的生日蛋糕。欲哭无泪啊。这真是‘史上最昂贵的蛋糕’。”
【提醒】心里要有“一杆秤”
明明宣传的收益率有5%,为什么到手时只有1%甚至发生大幅亏损呢?
“说明书所提到的只是‘预期收益’。 实际上,收益率能达到‘预期’的概率并不高。”中信银行长沙东风路支行贵宾理财经理谢瑾表示,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对产品的资金投向心中有数,这是降低风险的第一关。
银监会对理财产品分为三类:保证收益型、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对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银行不承担保证本金或预期收益的责任。事实上,无论哪种理财产品,只要有收益,就一定有风险。而一些理财说明书的风险提示往往是以小字体、浅颜色出现在不起眼的角落,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支招
三招教你看“透”说明书
交通银行长沙湘府路支行副行长盛红芳向投资者支招,在阅读说明书时,可掌握几个原则:由后及前、由浅及深、由小及大。多数情况下,潜在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亏损,都被“藏”在那些说明书尾页、浅色印刷的小字体说明里。更重要的是,不要太过于相信业务员,不看说明书就轻易签下购买合同可万万使不得。
算账
收益“缩水”是这么来的
一般来说,理财单上的收益率是指年化收益率。比如某款3个月期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是4%,这并不代表投资10万元,3个月后能拿4000元的收益,因为这个“4%”是12个月的收益率。因此,即使预期收益到手,投资人也只能拿到1000元的回报。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资深理财师朱沛琴还提醒,投资者要将投资币种引起的汇率损失计算在内。例如投资美国市场的DQII产品,即使实现了理财单上预期的收益,实际收益也将随着人民币的可能升值而缩水。
分享到:
2月13日15时许,怀化通道独坡乡新丰村、骆团村发生严重火灾,500余人受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