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

  划定保护红线,建生态廊道

  构 筑生态安全屏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功能分区控制,明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严格控制岳麓山、凤凰山、大王山等山体开发,划定河湖管理范 围,保护洋湖、梅溪湖等湿地资源,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自然湿地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依托交通干线、水系、丘 陵山地和湿地,建设沿江沿河沿路生态廊道。

  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推进公园绿地、道路林荫和城市绿道建设。继续 实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快湘江底泥治理和修复进程。加快城乡污水管网体系建设,提高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排放标准,推进湘江流域长沙段环 境综合整治,统筹实施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排水防涝、护岸防洪、生态修复等工程。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工业废水经预处理后方可 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分类收集、无害处理、中水回用”。严格实行入河湖排污总量控制,规划期内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

  【大通关体系】

  实行通关业务一条龙服务

  构建大通关体系。依托长株潭城市群,利用长沙电子口岸信息平台资源,实行通关业务一条龙服务,着力构建以水港、空港、保税物流中心等为支撑的口岸体系。

  推动新区与周边城市、沿海港口城市之间跨关区(检区)便利通关,通过票证通用、互为代理、通程结算、联程联运等方式,形成高效畅通的国际国内贸易通关体系。

  【交通网络】

  构建“七纵九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