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召开迎接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发布会,大力宣传报道十七大以来湖南在党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营造党的十八大召开的良好舆论氛围。
红网长沙10月13日讯(记者 刘玉先)10月13日,湖南省迎接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湖南发展改革成就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欧阳彪发布新闻,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伍贤运主持发布会。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一化三基”战略基础上,全省提出“四化两型”的总体构想,确立“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宏远目标。并出台保障民生实施纲要、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数字湖南建设纲要,绘制出“四个湖南”建设的路线图。
在经济总量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2011年全省GDP接近两万亿,是2007年的1.7倍。人均GDP达到2.98万元,增长61.4%。为湖南的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 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
五年来,全省更加注重打基础、强后劲,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支撑和带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着力点来抓,建成了一批多年想建而未能建成的重大设施。
五年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万亿,其中,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9284个、投资8504亿元。株洲航电枢纽、石门二期等电源点建成运行,特高压输变电与农村电网改造稳步推进。延伸和改造农村公路10万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6440公里,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高速路网体系。
武广高铁、洛湛铁路建成通车,铁路营运总里程达3693公里。黄花机场新航站楼投入运营,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300万人次。内河航运里程达1.2万公里,新增300吨级泊位3个、千吨级泊位29个,湖南在全国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
实施污水垃圾处理三年行动计划,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25万吨。开展湘江流域与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关停并转污染企业1017家,实施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重要水源地保护等生态修复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7%。
区域发展更协调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望上升国家层面
继长株潭、湘南地区和大湘西三大板块分别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也有望上升为国家层面。
欧阳彪介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包括湖南岳阳、常德、益阳三市,以及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荆州市,共覆盖33个县市区,国土面积6.0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00万。由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的1+9规划、1+9的专项重大课题研究已经完成,国务院前不久出台的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也已把洞庭湖地区纳入其中。
同时,长株潭城市群融城速度进一步加快,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经济总量占全省42.2%,比2007年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大湘西地区31个县市区也列入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开启了湘西开发的新篇章。
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相继出台《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等指导性规划,2011年成功获批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接近30%,地区生产总值是2007年的1.7倍。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十一五”期间,全省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上,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相继部署实施了“双百”、“四千”工程。
目前,全省已有8个千亿产业、3个千亿园区、2个千亿产业集群和1个千亿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粮食连续8年实现增产,连续3年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出台“两型社会”建设评价体系 实施50多项改革试点
自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建设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来,率先出台“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编制6大“两型”标准,并布局实施了50多项改革试点。绿色电价、生态补偿、三网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等多项试点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省直管县”改革成效明显,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加速发展,五年新增上市公司41家,新发行企业债券41支。
突出开放型经济发展,全省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批战略投资者也相继落户湖南。截至目前,在湘世界500强已累计达119家,对接央企69家,落实项目270个。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一批优势企业成功“走出去”,在实现跨国经营上取得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