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永州的这个地方 藏着女人才懂的文字和男人最爱的美食
永州是中国瑶族文化和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锦绣潇湘”的雅称,有醉人的田园风光,有瑶族古都、千年古村,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楼、阁、塔、碑、桥等古迹,更有“女书文化”和让被贬谪到永州当司马的柳宗元难以忘怀的美味。
翻越过双牌大山之后,先抵达道县,宋代时,这里出了一位理学鼻祖周敦颐,他的故里濂溪与他悟道的月岩都有着世间难得的美景。他的《爱莲说》,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雅脱俗,隽永绵长。
不多时,便抵达江永。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体系:江永女书
此行来江永,最吸引我的莫过于普美岛的女书了。女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千百年来,只流传在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瑶族妇女中,它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传到现代,已经成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931年出版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中有如下记载:“每岁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声歌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书蝇头细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文字者,余未之见。”女书多用来诉苦,尤其是自传。大家如果看过电影《雪花秘扇》,或许对女书有了初步了解。
普美岛是女书的发祥地,清澈的潇水环绕着它,村庄里还有几个老女人能读懂这些犹如天书的柳状文字。找到一户人家,看了几本女书真迹,听了几段故事。有个疑惑还是没有答案:为什么有人煞尽苦心发明了男人看不懂的女书?是为了突破古代不让女子读书识字的封锁,还是为了在姊妹妯娌之间传递私密的话语?
其中一种,传说在很久以前,上江圩有个姑娘,才华出众,聪明能干,因为她生下来有九斤重,所以人们就叫她九斤姑娘。九斤姑娘有一双巧手,纺纱织布、绩麻绣花样样出色。附近的姑娘们都喜欢与她结交,甚至还有的从远道慕名而来和她交朋友,学女红。以前女人不识字,托人带口信儿常常出错。九斤姑娘便创造女字,用这种字把信写在纸本上、扇子上、帕子上,捎给远近的姐妹。她们接到信后,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读纸读扇读帕,也一边传习女书。后来姑娘们都学会了这种字,一代一代传下来。
另一说,则流传的是古时候荆田村胡家有位姑娘叫胡玉秀,才貌出众,被选入宫中作皇妃。有的说是唐朝,有的说是宋钦宗的西宫娘娘。但是在宫中受到冷遇,万般清苦,想给家人写信,可是又怕太监发现,便创造了女书字。她把这种字写在手帕上,向母亲和要好的姊妹诉说在宫中的苦楚,托人把手帕带回家乡,并告诉亲人看信的秘诀:第一要斜着看,第二按土话读音去理解意思。从此这种文字便在胡姑娘的家乡妇女中流传开来。
有人根据当地妇女赛祠的花山庙兴起在清代中期,结合目前发现最早的“女书”实物,推测“女书”起源于明末清初。有人以“女书”中存在与壮、瑶等民族织锦上的编织符号类同的字符为据,认为“女书的构成源于百越记事符号”。
也有人认为现代“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这种观点认为:象形字、会意字是文字体系中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文字创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
从女书作品内容上看,记载时代最早的事件有唐末黄巢起义、宋代《胡玉秀探亲书》、明末清初《永历皇帝过永明》,以及清乾隆、道光、咸丰等时期的事。
女书习俗中的女字,有近2000个字符。与其他文字相比,具有五大独特之处:一是妇用男不用;二是传女不传男;三是记录当地方言土语,并用当地土语唱读;四是字形奇特,形体倾斜,右角高左角低,呈长菱形,书写款式同中国古代线装书相同;五是人死书焚,陪葬送终。
女书的使用,也主要在祭祀、读唱娱乐、信件往来、诉说身世、记事记史、改写汉字韵文和编绣。
如今,女书的传人寥寥无几。据说,女书的衰落始于民国时期,随着妇女裹足陋习的废除,妇女冲出“女织”的圈子,参加农业生产,不再象以前那样,经常聚集在一起边做女红、边唱读、边创作女书。再后来,女孩有了上学机会,学习现代汉语,使用女书的妇女便逐渐减少,女书濒临失传。
80年代后,随着女书的发掘和研究的深入,女书作为一种奇特的文化遗产,它所包含的文字学、妇女学、社会学、民族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才逐渐被学术界认识,得到珍存和进一步的研究。
品尝柳宗元最爱的永州美食。。。。。。
倘若柳宗元再世,必定认不得他心中的永州了。
1200年前僻远凄幽的永州,已经不复存在。中国的每个地方都在追求繁华的潮流中,永州亦不例外。拆迁、扩路、重建……灰尘轻扬,脚步匆匆……所幸,这里还有柳子祠的寂静,浯溪碑林的清幽,还有永州的美味。
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当司马虚职时,心情不大好,好在永州有的是清丽如画的山水,还有奔跑在这片灵山秀水中的土鸡土鸭,来抚慰他受伤的心灵。有了闲情雅趣,他便动手写《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散文,日子过得颇有滋味。
一日中午,柳宗元逛到湘江边的农家,肚子饿了,就跟主人买了一只土鸭,让其烹调。在唐代,人们宰杀鸡鸭,常常将鸭血直接洒到地上,很是浪费。柳宗元是山西人,爱吃醋,遂叫主人将鸭血倒进醋里,拌匀备用。
主人按永州农家的烹调法,先以热油爆炒鸭肉,放料酒、酱油和盐巴,再放水淹没鸭子,盖上锅盖,待水分快烧干时,洒上辣椒、生姜和大蒜。一直在厨房守候的柳宗元此时示意主人淋上醋血,继续翻炒,直至香辣味四溢,鸭肉呈紫红色、糊状……酸辣兼具、风味独特的永州血鸭从此诞生了。
在永州,比血鸭更有名的菜肴叫东安鸡,位列八大湘菜之首,至今仍然是国宴名菜,这道菜曾经入选火宫殿的“主席宴”菜谱。东安是永州辖下的一个县,离永州约有40公里,东安鸡的特点是鸡腿细、胸大而肥,以未下过蛋的子鸡最佳。
品尝过东安鸡和血鸭之后,或许你会跟我一样觉得东安鸡确有两个过人之处是血鸭无法比拟的:一是味觉更为丰富,在酸辣之外,又有香甜、嫩脆的味觉冲击;二是外观更加迷人,红黄绿联袂上场,不像血鸭糊糊一片。也就是说,无论从外貌到灵魂,东安鸡都比血鸭更显高贵。
酱猪手在许多地方都能品尝到,唯有潇湘猪手风情万种。看看为它的新鲜出炉作配角的都有哪些东西吧:干辣椒、剁辣椒、红椒粒、姜、葱、蚝油、红油、香叶、八角、盐、味精、鸡精、胡椒粉、料酒等,经过烫、冰、炸、煨、蒸等“死去活来”的烹调程序,才有了光彩夺目、醇香弹牙的潇湘猎手,与它配对出场的是一碟与之生死相随的卤料。
江山依旧在,只是朱颜改,不改的还有那一道道美食,千年传承,鲜活如初。品尝了永州的美味,再读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感觉上亲切了许多,此时,与他的关系不仅是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而且是同尝一盘菜的同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