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摇控指挥”,不当“走读干部”,不当“编外人员”;扶贫工作从一年到两年,再到四年,省发改委驻城步县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邓逸涯安心扎根少数民族地区,把扶贫当做自己的事业,让贫穷苗寨变成了幸福苗乡。请听报道《不让贫困代代相传——邓逸涯情倾苗乡 全心扶贫》,由本台记者欧阳敏捷采写。
春日午后的邵阳城步苗族自治县边溪村,一座座新修的苗家吊脚楼与秀水青山照相辉映。眼前围着边溪河堤修建的600米长的花草绿化带、水上乐园,村里的水泥路、路灯,让你万万想不到,三年前这里还是“晴天灰,雨天泥,茅草与腰齐”的贫穷苗寨。
村民王奇林告诉记者,眼前这幅景象,换在三年前,他是绝对想象不到的: “邓常委在这里扶贫,要我们回来开旅馆,开始我还不太相信,这个山区鸟不拉屎的地方,谁会来住?”
王奇林口中的邓常委,就是城步县委常委、副县长邓逸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省发改委驻城步县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边溪是长沙通往南山牧场、湘西南通往桂林旅游线路上的必经之地,但多年来这里的村民只能看着游客来来往往,却带动不了经济,村民每年的人均收入还不到千元。
“收入少、房子烂、生活无指望”的窘境要如何改变?边溪村该怎么脱贫致富?邓逸涯在村里走访、深入了解后,决定先从村里的基础建设着手。此后,邓逸涯帮助边溪村确立“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打造边溪生态旅游观光胜地”的发展路子,除了招商引资建设黄桃基地、水上乐园外,还资助村民筹办农家乐、旅馆,并从长沙邀请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培训。
邓逸涯:“开办农家乐,补助桌子、椅子、餐具、消毒柜,这些硬件我资助给他。打个比喻,投了十万块钱的话,他大概投了5、6万,我就投了3、4万,那么就解决,把事情做成了。客人来了有地方去,有地方玩,有地方乐,留得住。”
如今的边溪游客倍增,日接待游客已达近千人,一改过去游客不停留,停留无消费的历史。54岁的村民饶兴华 家就尝到了甜头,连以往在外打工的小儿子夫妻都放弃每月7千块钱的收入,回家来帮忙打理农家乐了。
饶兴华:“淡季的话,像3月份有2万多块钱,将近3万块钱,自己能赚6、7千块钱。去年那个在水一方,他的农家乐比我先开业,6、7月份两个月的营业额就有40多万。今年我们的黄桃开始挂果,预计今年纯利润10多万应该没问题。”
旅游特色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去年已经展现。更让村民期待的,邓逸涯在3年前引进打造的黄桃基地今年也将挂果,迎来甜美收获。穷山窝变成了聚宝盆,邓逸涯觉得,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邓逸涯:“作为工作组,扶贫搞完了,离开以后,它还是有农业产业、经济作物、其它的旅游收入,他以后的生活,以后的经济发展,以后几年会比现在要更好。”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扶贫一年就可以结束离开,他却愿意一呆就是4年时,邓逸涯的回答非常朴实:“平心而论,我没有把它当成一种任务,而是我人生的一个跨越,我生活的一种追求,因为实现了我的梦想。”
记者:“您的梦想是什么?”
邓逸涯:“我的梦想就是,看到贫困的老百姓富裕起来,我要实现这个梦想,把它做好。老百姓富裕起来了,那就是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