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通组公路像迎风的飘带从山野田园逶迤而来,一座座新修的苗家吊脚楼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在村庄,一股股喷涌的自来水似甘泉雨露滋润着农民的心田……初冬时节,记者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的桃林、边溪、上水三个村子走访,看到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农村新画卷。
桃林、边溪、上水三个村子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是前往南山国家名胜风景区的必经之地,距县城17公里,三个村一衣带水,相邻一线,境内海拔最低点566米,最高峰1000米,森林覆盖率83%,风景秀丽、民风纯朴,有适宜人居的天然生态环境。
然而,在几年前,这三个村子却一直处于贫困线下,那时的苗寨,破烂的村道,破败的民居,贫困的村民,与四周美丽的自然风景形成巨大的反差。
湖南省发改委从2007年3月至今,连续7年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坚持建设扶贫,把桃林、边溪、上水——这三个昔日的“穷山窝”变成了今天的“聚宝盆”;让过去穷乡僻壤的苗族村寨变成了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让以往一穷二白的贫困山村有了自己的产业和希望。村民们告诉记者,村子从无到有、从穷到富、从无人问津到车水马龙的变化,得益于湖南省发改委的大力扶持,得益于扶贫队员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不怕苦、不怕累、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
一路走访,获益良多,更让记者对湖南省发改委在桃林、边溪、上水村三村连片开发,以旅游经济圈带动扶贫村,辐射周边村经济发展的“精准接力扶贫”颇有感触。
“发动群众干,扶着群众走,带领群众富”
冬日的暖阳照在波光粼粼的边溪河上,一片金光灿烂。河边,是去年新建的多功能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美丽的苗族姑娘正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油茶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省发改委驻城步县上水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城步县委常委、副县长邓逸涯告诉记者:“两年前的边溪村,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地和年轻人外出打工,当时全村人年均纯收入还不到1000元,一些村民只能维持基本口粮,刚到边溪时,我和时任扶贫工作组组长程俊都感到了很大的压力,程俊决心要改变边溪村的落后面貌,想了很多办法,才有了今天的变化。
边溪村由于长期的封闭贫困落后,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比较严重,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不足。苗乡贫困的根源是缺文化、缺资金、缺技术。于是,工作组启动“智力扶贫”工程,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浙江、安徽等外省经济发达地区,学习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到绥宁县、隆回县、新宁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凤凰县、雷山县考察学习民俗旅游发展经验;到宁乡、浏阳、安仁、攸县、永兴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通过实施“智力扶贫”工程,许多没出过县城的村民封闭的内心开始活跃起来,致富的内生动力空前高涨。
坚持“做给群众看,发动群众干,从自身做起,以我为榜样,扶着群众走,带领群众富”,千方百计地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改变落后面貌。发动群众干,扶着群众走,带领群众富。”的工作思路切合实际,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在我留下来继续扶贫,看到了村里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我们几届工作组所有一切的付出都值得。”邓逸涯备感欣慰。
邓逸涯时常鼓励村民,苗族目前是落后,但今后落后的不一定是苗族。只要有努力学习和不怕困难的勇气,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贫困局面就会改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得不到转变不罢休,群众不富裕不离村。工作组为实现这两句承诺,采取送出去考察和请进来培训两种方式,传授劳动致富技能,先后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农业专家及湖南省农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现场传授养殖、种植经验,又从旅游学院请来教授,给村民讲授接待游客的基本常识和技巧,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村民掌握技术,发放科技致富资料,倡导村组干部带头先富裕起来。村里的养鸡大户杨国平告诉记者,为了培养他搞养殖脱贫致富的信心,工作组买来鸡苗送给他养,并免费提供疫苗,聘请技术人员免费指导。
授人以渔才能“真脱贫”
在工作组的扶持下,一批批技术骨干、“乡土人才”从边溪村脱颖而出,成为了村级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随着桃林、边溪、上水村三村“旅游经济圈”的慢慢成型,曾经偏远的边溪村,开始慢慢有了游客停留,在工作组的带动下,村民筹办的农家乐、旅馆相继开业,这时,工作组开展了“扶着走”的全程服务模式。
从确定餐馆店名和招牌的安装,到完善餐馆菜谱,帮助购买餐桌、碗筷、桌布,工作组的同志都全程精心指导,不仅如此,工作组还向村民资助了餐具、消毒柜等主要设备,并请来厨师进行培训、讲解经营技巧,传授接待礼仪,使村民提高了服务接待水平。
在工作组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一批边溪农家乐餐馆顺利开业,客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每逢周末,更是座无虚席。在“农家乐”的成功模式带动下,一些村民破天荒的当了老板,全村农家乐餐馆、旅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服务质量由差到优。
“扶着走”的帮助模式,改写了过去游客不停留、停留无消费的历史,边溪村游客倍增,三产业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三十余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使全村群众要求发展的心情沸腾起来了。
“要让村民改变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改变过去的单一生产模式,真正富裕起来,需要有一段时间、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工作组扶上马送一程。”邓逸涯告诉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老百姓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道,才能让他们真脱贫,真致富。
在致富榜样的带动下,村民各显神通,热心找门路致富。记者在村民杨文福家做客,不仅在他家的农家乐里品尝到地道的苗家风味,还了解到,杨文福正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准备在村里开办农副产品加工厂。村民杨进足,为方便村民购物,组织资金开办了一家超市,不仅解决了村民过去购物要去县城采购的难题,而且解决了全家人的就业问题。现在的边溪村,种植黄桃,种植香水梨,种生姜、辣椒、甜玉米,改变了过去种植水稻的单一模式,参与生态农业种植或旅游服务行业的村民年人均收入都超过了5500元。成立了土鸡养殖合作社,10多家农户“全家总动员”,有的家里爸爸是大厨,妈妈当老板娘,子女做服务员,农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接力连片开发打造旅游经济圈
离开边溪,记者前往另一个建设扶贫点——离边溪仅1公里的上水村。
邓逸涯告诉记者,桃林、边溪、上水三个村一衣带水,相邻一线,这三个村处于两江峡谷景区核心区域,自然风光秀丽,工作组计划连片打造三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胜地,不断增加村民收入。
“2007年开始省发改委建设扶贫第一站是在桃林村,然后是边溪村,今年是在上水村。这三个村子,是游客到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山牧场)、两江峡谷森林公园的必经之地,也是连接桂林旅游圈子的黄金线路。上几届扶贫工作组郭敬业、杨劲松、程俊都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想借助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和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途径扶贫村的有利条件,把这三个村子打造成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目的地,提升服务水平,以旅游经济、观光农业带动村民致富。”谈及三个村子未来的发展和前景,邓逸涯满是憧憬。
在上水村的红茄种植基地,记者遇到了正在地里忙活的红茄种植大户杨开通,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感谢扶贫工作组,对种养大户提供了许多优惠条件,今年我在上水种植的红茄,亩产有5500—6000公斤,亩均净增收2000元以上!”
为了加快推进上水村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工作组着力改变单一种植,促进村民增收,邀请了浙江大学和省农业大学教授来上水村里培训和介绍创业经验,转变村民的陈旧思想观念,通过激发村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热情,提高他们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
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农业产业结构的可喜变化,上水村完成了从单一种植的传统农业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变。今年种植140多亩红茄,不仅让专业户营利50余万元,还解决了30余村民的就业问题。
通过工作组的积极努力对接、牵线搭桥,村委会还与外商达成了建设旅游宾馆、开发相关旅游项目的合作意向,由外商分三期共投资8000余万元兴建湖南城步度假山庄、湖南城步疗养院。这两个项目,将解决200余人的就业问题,并带动上水村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工作组从浙江调集黄桃树苗1.5万株,组织村民及时进行了栽种,种植4000株紫荆花、1000株观赏桃花,对全村的自然环境进行美化,打造“桃花岛”、“紫荆花园”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增加旅游观光景点,提升上水村的旅游竞争力。
“明年3月你再来,你看到的将是漫山遍野的鲜花。”邓逸涯高兴地说。
不搞“遥控指挥”,不当“走读干部”,不当“编外人员”
在城步工作的三年时间里,邓逸涯边学习边思考,甜酸苦辣感慨万千,心存感激。“与其说建设扶贫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百姓的好评,这是省发改委党组高度重视的结果。委党组把建设扶贫工作当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建设扶贫开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程俊带着我也是豁出去了的干”。省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胡衡华为了督促我们把建设扶贫工作点抓出成效,多次到扶贫点调研指导,慰问扶贫点特困群众,强调一定要立足扶贫点的旅游资源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发展纲要,调整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省发改委纪检组长童名让负责协调落实资金,三年时间先后10余次到扶贫村现场指导工作,为工作组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争取各类资金达3000余万元。人事处等相关处室也为项目建设资金的落实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使扶贫村所有拟定项目建设得以顺利推进。今年元月,新上任的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谢建辉又听取了工作组的专题汇报,明确今后一些项目实施的具体事宜,要求工作组再接再厉,实现长效机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作为队员在城步县扶贫两年,现在又作为工作组长继续留任,按照省委组织部扶贫工作惯例,凡队员扶贫时间只有一年,即可回原单位工作,城步至长沙从洞口上高速,往返一趟上千公里,十来个小时,他却愿意在偏远的城步县干上4年?一位熟悉内情的镇干部告诉我说:“2012年3月,当他工作时间期满时,城步县委、县政府希望他留在城步继续扶贫,发改委党组同意了城步县委的意见,他服从组织的安排留下来了。2013年春节,他两年扶贫时间到期了,城步县委、县政府再次向省发改委请求继续把他留下开展扶贫工作。委党组又同意。”邓逸涯不仅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还是一个内心世界十分强大的人。这几年有对他敲诈勒索的、有威胁的、有扬言要报复的,无论遭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从容不迫,从没有退缩,边溪这几年的变化是省发改委和县委的高度重视,以及他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执着与坚持不懈的成果,所以城步县委书记号召全县干部向他学习,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邓逸涯说:“我想每个外地干部在城步工作四年都会有一些困难,因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观念陈旧,朋友联系少了,慢慢也疏远了,短信一年比一年少了,常常有不知今昔是何年的感觉。但是,既然省发改委和城步县委把扶贫重任交给我,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就要担负起责任和使命,我不能辜负组织和百姓对我的信任及期望,我看到扶贫村一天天的变化,群众生活环境和习惯得到改变,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他们幸福了,快乐了,我也无比开心了” 。
在城步扶贫期间,我们了解到邓逸涯给自己定了一个“三不原则”:不搞“遥控指挥”,不当“走读干部”,不当“编外人员”。从霓虹闪烁的省会城市到千里之外的城步苗寨,工作组在村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白天与村民同劳动,晚上在村民家座谈拉家常,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融入群众的生活,小孩都知道邓干部,他对村里的100多家农户的思想了如指掌。
村民杨再喜说:“邓干部没有官架子,我们什么话都可以和他说,我们就需要这样实在的干部。”扶贫村从改路、改水、改电、改房、改厨、改厕、改猪圈、改牛栏、大清理、大清扫、大清除,绿化、亮化、美化,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脏乱差的面貌。通过农业产业化的扶持,依靠科技,带领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奖优罚劣,树立榜样,打击歪风邪气,使全体形成了村民团结协作,一心谋发展的新局面。邓逸涯正是通过一件件、一桩桩的爱心小事,让村民们对他无私的奉献充满了敬意和不舍,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理解,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从“省里来的干部”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官”,成了边溪村民的“主心骨”,成了地地道道的边溪人。2013年12月,因为邓逸涯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国家民委授予了他“民族团结进步之星”的荣誉称号。
“只要老百姓能脱贫致富,只要城步得到发展,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我们扶贫工作组的全体同志一届接着一届干,一起为城步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邓逸涯说,他为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2013年11月,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田代斌对对省发改委在城步县上水村建设扶贫开发工作中,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的模式大为赞赏。
2013年12月,省扶贫开发办副主任杨中万对省发改委在城步县上水村的建设扶贫开发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称不仅仅做好了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了农业产业致富渠道,更新了群众的思想观众,凝聚了人气,而且做好了全村十年发展规划,为全村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模式可实施、可实现、可持续、可复制。
记者手记: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是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中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在国家新一轮的扶贫攻坚战略中,当地人民群众更是期待在大扶贫、真扶贫中实现大发展、真发展。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经济底子的薄弱等,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不能搞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要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产业扶持的基础上“授之以渔”,让当地群众真正能脱贫致富。
建设扶贫工作作为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多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编写的《中国反贫困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实施两年多来,按国家扶贫标准统计的全国扶贫对象从1.66亿人减少至9899万人,两年减少了6700万人,重点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273元增加到4602元,年均增长达18.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是,建设扶贫工作中却存在这样一个突出问题:基础设施完善了、生活出路谋好了、基础产业确定了、基层组织建强了、干群氛围融洽了。可是,当工作组建设扶贫工作期满撤退,原有的规划、设想、产业却得不到很好的执行,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了返贫的现象。
归根结底,还是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群众没有真正掌握一门致富的能力和方法,即“授鱼”和“授渔”的问题。“授鱼”与“授渔”,一字之差,寓义却相差甚远。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捕鱼的方法,则终生受益无穷。
湖南省发改委在城步苗族自治县的三村连片精准接力扶贫,记者以为,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授渔”式扶贫案例,也是一个典型的“精准”式扶贫典型,更是一个“大事小事兼顾”的扶贫方式。
桃林、边溪、上水的地理位置、资源特质均有相似之处,联合开发旅游业和生态休闲农业等产业顺理成章,也有大好前景,在帮助村里制定好发展规划、完善建设好旅游产业必须的基础设施的同时,扶贫工作组还积极奔走游说,吸引外来资本进入,这些,可谓扶贫工作组帮村里完成的“大事”。
村民筹办的农家乐、旅馆相继开业后,工作组开展“扶着走”的全程服务模式,餐馆店名、招牌的安装、完善餐馆菜谱,甚至帮助购买餐桌、碗筷、桌布,资助了餐具、消毒柜,并帮村民请来厨师进行培训、讲解经营技巧,传授接待礼仪……这些,可谓扶贫工作组帮村民做的“小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作组帮村民做的这类“小事”,不胜枚举。比如联系省广播电视局芒果艺术团的老师来村培训村民演出队;比如给村民赠送的血压计、体温表、乐器、衣服、文具等等;比如为村里有人去长沙看病联系医生帮忙安排床位;甚至拿起剪刀帮村民剪头发……
正是一件件、一桩桩的爱心小事,村民们对工作组无私的奉献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与工作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工作组也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理解。记者走访这一路,不时碰到有村民跟扶贫工作组的同志打招呼——有的是招呼去家里喝油茶,有的想请工作组的同志到家里吃饭,更多的人,是仿佛看见家人般满脸温暖的笑意:“回来了?”
这样的精准扶贫,何愁村民不富,何愁小康不成?
希望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这样真情帮扶、凝心聚力的扶贫:缜密细致的规划、真金白银的投入、不折不扣的落实,让昔日的穷山僻水焕发新的容颜,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