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讯(记者 刘小幸)新装饰的苗家木房整齐干净,新修的通组公路通向远处,路旁的桃花迎风开放……3月22日早晨,沿着清澈的边溪河,步入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上水村,不时听到村民们爽朗的笑声。
然而,两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凌乱的民居,泥泞的村道、脏乱的环境、贫困的村民。村民欣喜地告诉记者:“给我们办了这么多实事,真的感谢扶贫组。”
一组村民杨溪能正细心清扫家里的新地板,一丝污点也不放过,从家门口往外看:通向每户的宽敞水泥路干净整洁,院落的绿花园鸟语花香。“以前和现在就是天壤之别啊,现在住得舒服,生活也有盼头啊。”杨溪能说道,他家门口以前是一个臭水沟,垃圾污水全往里面流,平日里不敢打开窗户,如今扶贫组将其改造成了一个污水处理池,都可以在上面跳舞了。
修建污水处理池、改厨改厕改卫、购买安装垃圾桶、修建7公里村公路、安装灯笼和亮化灯带以及特色民居改造,一系列便民措施的落实都凝聚着扶贫工作组的心血,不仅让村民摆脱“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从而住进“花园式”的苗寨中,同时也为打造“桃花岛”、“紫荆花园”等旅游景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水村地处城步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内,是通往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700元。去年3月,省发改委建设扶贫组驻村后,组长邓逸涯一来到村里就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村后,工作推动并不理想。由于村里长期封闭落后,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很严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邓逸涯意识到,光靠工作组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发动全民参与。去年12月上旬,工作组组织60余名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赴贵州、湘西等地考察农业产业化模式和新农村示范点。许多没出过县城的村民内心开始活跃起来,村干部改变落后面貌的激情高涨。“邓组长是个工作狂,做事雷厉风行。”村支书谭柏良说,大到思想观念,小到穿衣戴帽,邓逸涯都要“管”。
正是这个“多管闲事”的人通过一步一步扎实的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诺言,得到了越来越多村民的信任,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要让村民改变长期形成传统观念,改变过去单一的生产模式,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邓逸涯说,只能通过引导扶持,帮助村民找到一条致富门路,让村民尝到致富的甜头。去年村里引进外商建成的红茄种植基地共150亩,收入达到90余万元;从浙江调集黄桃树苗1.5万株,组织村民进行栽种,三年后挂果,产品将销往广东沿海地区,农民年均收入与2011年比,每亩将增收3000元以上。
基础设施在改善,村民观念在转变,生产模式在改变,这些都为休闲旅游农庄和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上水村的知名度不断扩大,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做梦也没想过,会有这么多车开进村里。”村民邓娇容笑着说,家里正在修建副食门店办农家乐,准备在五一假期开业。“我把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媳妇也都叫回来了,村里现在好起来了。”今年59岁的邓娇容在村里种了几十年地,怎么也没想到如今在自个家门口也能挣钱。
“过去总觉得时间多没事干,现在是感叹时间过得太快了。”一组村民杨宗步感叹道,路通了,景多了,游客多了,家里的老房子也增值了。去年,工作组大力支持发展农家乐,并评选出10家综合条件较好的给予重点扶持。“除了装修,家里的炉灶、桌椅、灯具、消毒柜、酒杯、碗筷、纸巾等等东西都是工作组免费赠送的,我们只要负责管理和挣钱。”杨宗步乐呵呵地说。
上水村在慢慢蜕变,回乡创业人数随之增多。“这次回家也是想成就自己的梦想,计划开个养猪场。”今年30岁的毛祖南在深圳务工十年,过年回家看到家乡可喜的变化决定留下来创业。毛祖南的合伙人唐发亮在外闯荡多年,“这么多年在外也积累了点资本,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里做点什么,现在机会来了。”人才的聚集,观念的转变,市场化的运作,回乡青年人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影响村里其他人,不断催化一件又一件新生事物的发生。
“现在栽下的桃花、紫荆花、黄桃等还看不到太大的效益,但是三五年后,村民们就会知道我的用心良苦了。”“有一外商决定投资上亿元在村里兴建水上乐园、度假山庄,到时可以解决200余人的就业,并带动上水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邓逸涯做每一件事情都考虑长远,他希望待工作组走后,上水村也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扶贫感言:做好建设扶贫工作要有努力学习和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坚持“做给群众看,发动群众干,从自身做起,以我为榜样,扶着群众走,带领群众富”,千方百计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改变落后面貌。——邓逸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