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强拆,书记吃什么?”
今年5月28日深夜,针对山西的一起强拆事件,于建嵘在微博上满含讽刺地跟了一帖,“不强拆,书记吃什么?”
轻描淡写的一句,其中却有“典故”,源自于某书记曾经的“名言”——“不强拆,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
那是2010年9月,江西刚发生了性质恶劣的“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于建嵘一直在关注,并发表了许多批判当地官方的言论。该事件仍未处理完毕的两个月之后,该省万载县发来讲课的邀请。于建嵘断然拒绝,因为,“宜黄事件”让他“很愤怒”,“江西都是些贪官污吏,把老百姓的房子拆了,逼得人自杀!”
万载县通过各种渠道,一再“诚意”相邀。于建嵘便去了,讲的主题是“当前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
台上的于建嵘一贯的词锋激烈,台下的干部们时而大笑,时而尴尬、沉默。课后,县委书记陈晓平主持答谢宴,在表达了尊敬和例行的客套后,他开始流露不满。因为,双方谈起了强拆的话题。
于建嵘用近乎指示的口气,对陈晓平说:宁愿经济发展慢一点,也不要搞强拆,“不要搞得整个社会人心惶惶。拆走了民心,拆走了法制,拆走了人权,把老百姓的心都拆散了。”于建嵘回忆:陈晓平当时就火了,质问“那我的GDP怎么办?”
紧接着,陈又态度强硬地抛出一句:“我不搞拆迁,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
这句后来成为火爆网络语的话,一下子把于建嵘激怒了。“去你的,谁吃你的?!” 他拍案而起,动作很大,手甚至抓到旁边的一个局长的脸,见了血。随即,他便昂首,夺门而去。同桌作陪的县政法委书记急忙追出,于建嵘又愤愤地补充了一句:“去你的!这个人没资格和我吃饭!”
打车回到宾馆,于建嵘立即写了条微博:“昨晚深夜赶到万载县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子。刚才吃饭,县委书记称,为了发展,就得拆。我怒言,现代社会就是以保障个人基本权利为基础,你们这些人最要做的就是确保个人权利。他说,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我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
一夜之间,这条微博被转发数万次。当时的于建嵘,刚开通微博一个月,一夜之间,粉丝增加了数万。
最近这三四年,于建嵘每年都会受邀到中国各地各级党政机关或高校讲课,主题多为“维稳”、“反对强拆”、“公益”,等等,听课的群体大多数都是公务人员。
给公安系统讲课时,他经常愤怒地骂:“你们如果这样把信访公民拘留、劳教、判刑,会有报应的!”给法院院长班讲完后,他告诉一位院长:“你要少作恶、少赚钱;我要多讲课,多赚钱。”对方很憋闷:“为什么?不公平啊。”他笑答:“因为你处庙堂,守土有责;我秀江湖,赚钱有道。”
做学问、讲课、在网络上发声,于建嵘严格加以区分,有着三套不同的话语体系,而其中后两者的话语体系很接近。做学问当然会非常严谨,讲课和网络发声则不妨嬉笑怒骂。
或许正是对此有所忌惮,去年4月,清华大学在对于建嵘发出讲课的邀请后,又委婉地对讲课内容提出了一些限制性的要求。于建嵘很是不爽。4月17日深夜,他发微博宣称:“本人决定自今日起,拒绝清华大学所有的讲课邀请。”
到次日中午,便有2100多名网友转帖或评论,几乎都是叫好,“好样的,于老师率真!”“向铮铮铁骨的于老致敬!”也有的对清华大学提出批评,“连质疑和批评的声音都不敢听,清华的学术精神呢?”
面对大量刨根问底的跟帖,到4月18日清晨,于建嵘发帖加以说明,火气依然未消,“说我在讲推进法治时批评信访制度让有关部门不高兴了。呸,我只讲自己认为对的,管人家高兴不高兴干嘛!”
“位卑不敢为国忧”
嬉笑怒骂的话语方式,在于建嵘看来,很管用。“就是要用带着玩笑的口气说,嘻嘻哈哈地,‘你们这些家伙,会有报应的’,大家就容易接受了。干嘛总要板着脸呢?要选择利于矛盾解决的方式,这是技巧。”
于建嵘认为,中国许多官员的执政理念都出了问题,不懂得科学的执政观,潜意识里经常错误地把自己放在老百姓对立面。官员和政府一旦跟老百姓对立起来,对整个社会而言“非常危险”,而他,实际上是起到了官民之间沟通纽带的作用。“以前我不讲课,尤其不给官方讲课。现在我不厌其烦地去给党政部门和官员们讲,是因为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去扭转官员的观念,促进官民互动。”
在于建嵘看来,自己的这种努力,其实是在开启“官智”,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下转型期的中国,这可能比开启民智更加重要。
这样的努力,能起到所预期的作用吗?于建嵘当然不敢确定,但至少,他欣喜地看到,被自己猛烈批判的许多官员,都对他表示了程度各异的认可与尊敬。
采访过程中,于建嵘出示了四五条听过他讲座的公职人员发来的短信,“于老师,您的观点真好!”“佩服您,我们没有哪个领导敢那样说。”“您千万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在万载县那回,那条微博刚发一分钟,我就收到民政部一个朋友的短信,说支持我,坚决站在我这边。”于建嵘说,即便这些认可多数都是私下的,也在激励着他,让他看到了一些希望。
当然,他犀利的观点和过于直率的话语方式,也曾经常遭遇反弹,“压力?还是有些。很多官员对我有意见,说你这个家伙,是不是意识形态有问题?”
有一次,应“太湖边某个美丽的城市”官方邀请,于建嵘前往给党政干部讲课。当地一个朋友派自己的司机去机场接他,去年来讲时,也是此人接的。
见面时,这位司机说:“教授,一年不见,老了许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