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谭先生,湘潭县财政局退休干部,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于今年5月开始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胸部内二科接受肺部精准治疗,4个月后病情显著好转。他最终能确诊得益于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活检(EBUS-TBNA)的应用。他的妻子阳女士,湘潭商务局退休干部,患淋巴瘤,在北京参加临床试验后痊愈,现在仅需定期返京复查。这个抗癌家庭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一战役的阶段性胜利,和目前癌症治疗领域的两大进展是分不开的:精准治疗和临床试验。
精确诊断的EBUS-TBNA
诊断,是一切疾病获得有效治疗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对于肺癌尤为如此。谭老在医科院肿瘤医院行直肠癌切除术后,在住院期间行胸部CT发现肺部肿块,经肺穿刺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直至今年5月谭老来湖南省肿瘤医院行EBUS-TBNA检查才最终明确诊断为肺癌。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nography transbronchial needleaspiration,EBUS-TBNA)是一项在纵隔、肺内淋巴结微创活检领域公认的世界顶级技术,也是一项能切实解决临床问题并惠及病友的亲民技术,它的出现填补了肺、纵隔肿块活检领域最后一片空白,实现了肺癌活检取材无盲区,并由此改变了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格局。
EBUS-TBNA借助实时超声引导,能对内部有大血管,或被血管部分遮挡,或紧贴大血管/心脏,或中心有液化、钙化或空洞等极难取材的淋巴结完成精确定位及穿刺活检,误穿血管的可能性几乎为零。EBUS-TBNA通过针吸活检常可获得大量组织标本,足以完成常规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检测。对于特定部位的淋巴结,EBUS-TBNA几乎是获得组织标本的唯一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传统的纵隔镜相比,EBUS-TBNA费用低、创伤小、安全性高、耐受度好、操作时间短、且不会破坏纵隔的完整性,可根据病情需要多次进行,因此更加适合于肺癌的精准治疗及全程管理。
自2014年8月我院首例EBUS-TBNA成功实施以来,胸部内二科陈柏林医师与内镜诊疗中心秦昂主任在短短1年时间内共完成该项检查近300例,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操作成功率接近100%,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已达国内领先水平。
精准医学,标准靶子狙击癌细胞
“精准医学”就是指根据每个病人的个人特征量体裁衣式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它是由“个性化医疗”联合最新的遗传检测技术发展而来。拿肺癌来说,肺癌是全球癌症中的头号杀手,而中国的每年新增肺癌病例已占全球的36%,肺癌死亡人数占全球的38%。肺癌的常规疗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或联合使用其他疗法,但传统的放疗、化疗在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产生损伤。传统化疗药物往往针对性不佳,从而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因此,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向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抗肿瘤药物,靶向性药物应运而生。
有人把分子靶向治疗比喻成“生物导弹定位轰炸”,这个比喻很形象地描述了分子靶向治疗最主要的特点和优势:精确,无误伤。由于癌细胞有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特征,这些差别就为我们提供了可用的分子靶点,比如: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肿瘤血管生成因子、蛋白激酶及信号传导通路、端粒与端粒酶等等,它们的活性在肿瘤组织中都与正常组织不同。
在找到靶点之后,就可以准备进行“攻击”了。用什么攻击呢?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能够与这些靶点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也就是追踪的“导弹”了。这些物质只能与靶点结合,或者是与靶点的结合效率远远高于与正常细胞或物质的结合效率。这样,就不会“误伤”到其他正常细胞,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试验绝不是要患者当小白鼠
而谭老妻子阳女士接受的临床试验则是近年来癌症领域的另一大突破。肺癌专家吴一龙教授说:“很多患者一听说去参加临床试验,马上就联想到是去当‘小白鼠’,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 “我们所指的临床试验主要是指药物的三期临床试验,这些拿来做试验的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通过之前的一、二期临床试验有了可靠的保障。临床试验的目的,是帮助医生找出这些药物更有效的使用方法和更合适的患者,绝不是让患者去试验一下这些药安不安全,或者有没有效。”
不仅如此,临床试验不是随便就可以开展的,有着非常严格的伦理审查制度和资格准入制度。实施临床试验的医院或组织需要取得国家认可的资质,对病人的保护、抢救能力比较好,而且临床试验必须在可控范围内,并有专门的医护团队密切关注病人的情况。新药临床试验开展前还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医学专家、法律界人士、媒体和街坊大姐,他们与试验没有任何利益关联,只有经过他们的审查,认为临床试验符合病人自愿原则,而且不会危害病人的利益,试验才能开展。而即使在试验过程中,一旦出现可能威胁病人利益的情况,无论试验进行到什么阶段,都必须马上停止。因为在所有临床试验中,都必须恪守一条最高准则,那就是“病人的利益高于科学、医学利益,高于社会利益。”(通讯员 邬麟 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