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蚊虫嗡嗡。在闷热的夏夜,每一个被蚊子咬醒的人,都恨不能一巴掌拍死它。花露水、风油精已成为驱蚊必备品,香水、橙子皮甚至大蒜也能大显身手,而一些号称“能驱蚊24小时”的驱蚊露、驱蚊贴、驱蚊手环,也粉墨登场。
这些传统的、新兴的驱蚊产品,到底有没有效果呢?口说无凭,金陵晚报好奇实验室搜罗到了7种驱蚊产品,几位记者“以身喂蚊”,逐个检验。结果发现,驱蚊还是传统的好,那些新兴产品也就是个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给力。
【实验准备】 地下车库:蚊子最爱的地方
实验器材:手电筒改成捕蚊器和蚊笼
到底怎么检验呢?先得有蚊子,还得是活的。这就要有专业的捕蚊工具。
南京市疾控中心是金陵晚报好奇实验室的基地,凭着这种便利,记者找到了南京市疾控中心病媒专家郑一平,他给记者提供了一套工具:捕蚊器和蚊笼。记者看到,这个捕蚊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高科技,看起来似乎由手电筒改装而成。“手电筒”的头部,变成了一个小风扇,外面套着个开口的“小喇叭”。而整个外形看起来,活脱脱一个“电吹风”的样子。
实验方法:捕蚊器把蚊子“吸”进去
那么,这个捕蚊器该怎么用呢?郑一平现场演示起来。首先,找到目标——蚊子,接下来,将捕蚊器的“喇叭口”靠近并对准蚊子,按下按钮,就看见小风扇转动起来,靠近蚊子,蚊子就被吸了进来。
由于风扇一直转动,进去了的蚊子也就插翅也难飞。
而蚊笼,就像个袖珍蚊帐。蚊子进来了,口一扎,也休想出来。
当然,除了学会捕蚊方法外,还要熟知蚊子的习性,掌握捕蚊时间和地点。“蚊子会在天黑前一小时交配,交配时飞行速度要减慢一半。这个时候,是捕蚊的最好时机。”郑一平说。而捕蚊地点,他则推荐了3个地方:卫生间、楼梯道、地下车库。
捕蚊战果:10分钟活捉30多只蚊子
工具在手,又加上专家指点,金陵晚报记者就兵分几路去捉蚊子啦。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人都爱干净,记者在卫生间和楼梯道,并没发现几只蚊子。不过,在地下车库,倒是收获不小。嘿嘿,蚊子们都趴在阴暗的角落睡觉呢。
然而,捕蚊的过程却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捕蚊器刚一靠近,蚊子就飞走了。难道有什么窍门吗?记者赶紧打电话向专家求救,电话那头郑一平就笑了:“嘿,估计是你们把电池装反了。”原来,电池的正负极决定风扇的转向。一换过来,果然,刚才怎么也抓不着的蚊子,立刻乖乖地束手就擒,跑到捕蚊器里了。
就这样,10分钟左右,白色的蚊笼就密布了30多只上下翻飞的小黑点。
不过,由于记者把实验放在第二天的上午,尽管准备了红糖水“饲养”蚊子,但第二天一些“老弱残兵”还是没等到天亮。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记者又赶紧去地下车库补抓了十几只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