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都需做好两手准备,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
薄衣御秋寒 保暖不能忘
“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夏秋之交是最难选择衣物的时候:穿得薄了,早晚会觉得冷;穿厚些吧,中午又热得难受。到了秋天,有些人稍见天有些变冷,就急忙捂得严严实实的,结果反而“捂”出火来。秋后天气并不是马上变冷,有一个过程,因此夏装向秋装的过渡要慢慢来。民间流传的“春捂秋冻”,适当“秋冻”,更有利于增强自身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秋冻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夏秋之交,更要注意保暖。初秋天气毕竟不同于夏天,气温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这个季节,白天可以穿薄一些,但准备一件稍厚的外套,早晚穿着,做好两手准备。盛夏喜欢赤脚凉鞋和露肩露背装的女孩也应注意,多穿一些,以免受风寒。
养胃少食冷 补水更重要
夏秋之季是胃肠疾病最易复发的时节。经过夏天的消耗,人的肠胃消化功能会有所下降,而天气凉爽,人们的食欲往往比盛夏时要好,容易暴饮暴食,加重肠胃负担。此外,天气转凉,胃肠容易受寒,抵抗力下降,也会造成病菌乘虚而入,导致疾病。初秋饮食宜清淡,多吃些蔬菜瓜果,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冷的食品,少吃冷饮,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不要马上食用。还要注意饮食需有节制,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初秋天气,夏火未消,秋燥又来,饮食方面补水防燥非常重要。梨、葡萄、大枣、甘蔗、柑橘、石榴、柿子、百合、萝卜、荸荠、银耳等都属柔润食物,有益胃生津之效,是饮食的首选。
乘凉防阴暑 睡眠避风寒
夏季高温时,许多家庭整晚开着空调睡觉,而到了初秋,由于白天还是很热,有些人还保持着这个习惯。事实上,这个季节晚上的气温往往偏低,这样做很容易感冒。人们都知道天气太热时容易中暑,而这样白天受热晚上又突然受风寒,也会中“阴暑”,患者会有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再吹空调,也不宜对着门窗睡,避免受到冷风侵袭,最好加条毯子或薄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