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干预——滋阴泻火
儿童性早熟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相关诊疗记载。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名老中医顾文华教授在全国首先发现患儿存在怕热、面部升火、手足心热、盗汗、大便干、舌质红等中医临床证候表现,结合中医辨证经验,首次提出儿童性早熟的发病原因在于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禀赋遗传自父母,若属阴虚内热型偏颇体质,潜在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的病理倾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加之饮食以血肉有情之品为主,则过培肾气,气有余便是火,阴阳失衡,肾阴亏损,无以制火,相火早炎。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加速,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骨骼生长加速。故其病机在于 “肾阴虚,肝肾火旺”,从而提出其治疗原则为“滋肾阴,泻相火”。此外,乳房及外阴与足厥阴肝经有关,故肝气郁结、肝经湿热可致患儿夜寐不安、性格急躁、乳房增大有胀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
对于小儿性早熟的治疗,临床发现,采取滋阴泻肝肾火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治疗阴虚火旺证型为主的儿童性早熟,尤其对于大多数处于早期、轻症的儿童性早熟效果良好。
饮食、教育不可忽视
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期要注重营养均衡搭配,不偏食、荤素搭配、饮食新鲜、少吃油炸快餐等“垃圾食品”,避免营养过剩。儿童不宜随便进补,并尽量避免接触含有性激素成分的化妆品、药品等。
父母在儿童面前注意言行举止,科学引导儿童学习和娱乐的兴趣,引导儿童和青少年解除对性发育的神秘感,适当限制媒体中不适宜儿童接触的性相关内容。
及时进行早熟儿童的青春期教育和心理辅导,别让花儿开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