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杨文英 中日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
人体是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健康人无论空腹还是餐后都能使血糖波动在一个窄小的正常范围内。可得了糖尿病就不同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可能飙升。如何成功地驯服血糖这匹脱缰的野马,权威专家为您剖析血糖升高的秘密,并讲解控制血糖的最佳策略。
降空腹血糖,首选两类药
很多人知道,发生低血糖时,病人会感觉心慌、头晕、发抖,严重的甚至会昏迷,可为什么健康人在空腹时很少出现这些低血糖症状呢?这是因为即便饿着肚子,人体强大的调节机制能让血糖维持在正常的范围,通常在5毫摩尔/升左右。而患上糖尿病就不同了,糖友的空腹血糖甚至可能比健康人的餐后血糖还要高。
人吃饭以后,能量有一部分会储存起来。以葡萄糖为例,有近一半将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里,就像把闲钱存银行一样。待到空腹的时候,身体就会把“存款”取出来花,让肝脏把葡萄糖释放入血,以维持正常血糖,其目的是供给大脑、肾脏、肌肉等重要脏器的耗能。要知道,葡萄糖是脑组织唯一的能量来源,所以一旦发生低血糖,大脑会第一个告诉你,即出现头晕等症状,严重的会发生昏迷。空腹的时候,身体内众多激素参与血糖的调节,如果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的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空腹血糖的升高。
杨文英教授说,针对空腹血糖异常升高,首选二甲双胍、基础胰岛素。二甲双胍是个老药,能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的摄取,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抑制肝糖原、肾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基础胰岛素的控糖机理也是抑制肝糖原、肾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这两种药都不易产生低血糖。很多糖友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整体抬高了,把空腹血糖降下来,餐后血糖也会相应降低,出现“水落船低”的效应。
降餐后血糖,记住5字诀
餐后血糖升高是中国糖友的特点,有的病人空腹血糖不高,餐后血糖却居高不下,甚至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占我国糖尿病前期患者的70%,在新诊断的2型糖友中也占到50%。餐后血糖长期升高,会威胁心脑等大血管的健康。因此,餐后血糖必须要管好。
人进餐以后,糖分进入血液,会引起血糖升高,这时胰岛首先会分泌一拨胰岛素作为“先头部队”来打压,这部分胰岛素叫“早时相胰岛素”,对维持餐后血糖的平稳最为重要。如果早时相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的餐后血糖就会升高。超重、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也是餐后血糖升高的原因之一。另外,胰岛素抵抗也是餐后血糖高的元凶之一。
餐后血糖的管理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杨文英教授将其策略概括为“人、活、药、吃、饭”5个字。她强调,应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首选经济、安全性高的非药物措施。
人:每个人的代谢状况是不同的,调节血糖的激素分泌情况如何,是否有并发症,睡眠状况、情绪状况如何,都会影响餐后血糖的管理。从“人”入手,要根据其胰岛功能选择药物,胰岛有潜力但分泌不足,可使用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细胞受损明显的要使用胰岛素;超重、肥胖的患者要积极减肥;有胰岛素抵抗的病人要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另外,调整睡眠、情绪对于餐后血糖管理也很有帮助。
活:指的是活动。餐后,肌肉能摄取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也是能量储存的一部分。运动能消耗葡萄糖,对于降低餐后血糖很有帮助。2型糖友晚餐后运动比餐前运动效果好,最好在晚餐后一小时后开始,每周活动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药:药物的选择是和病人的具体情况相对应的,须制定个体化用药策略。并且,临床药物干预要遵循“先易后难,先基础达标后餐后达标”的原则。
吃:指的是进餐行为。不同的进餐习惯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少食多餐、细嚼慢咽能让餐后血糖不至于一下子升到很高。因此,患者有必要调整自己的进餐习惯,每天不少于3顿饭,可以在上午和下午适当加餐,同时在午饭和晚饭把加餐的那部分热量减去,对控制餐后血糖很有帮助。
饭:指的是具体的食物选择。糖友的饮食原则包括:总热量要控制,分配到三餐中去;食材搭配要将糖类、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搭配好,追求食物的多样性,以保持营养的均衡;要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例如米粥升糖指数高,会迅速升高血糖,要少喝,粗粮的升糖指数低,可以经常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