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湖南医药>正文

中国精神卫生资源现状 “超载”的精神病院(2)

来源:新京报2013年7月15日【评论0条】字号:T|T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周转不出的病床

  精神科病人住院时间多达两个月,加之老年病人等长期占用床位,令床位周转慢

  7月5日中午,陈红梅趴在餐厅方形玻璃后,悄悄观察病人们进餐的情况。

  她发现50多岁的女患者孟林(化名)吃完了一整份饭,这意味着病情的好转。因抑郁症引发食欲下降,此前孟林每天都吃不下饭。

  陈红梅已经持续观察孟林一周多了。和其他普通科室比起来,精神科病人普遍住院时间更长。这意味着,一张精神科床位的周转率远远低于其他科室的床位,“压床”现象十分严重。

  “对于精神疾病,药力生效至少要一周到两周。”陈红梅说,即便药力生效,医生还需要每天观察病人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以开始新一轮观察。

  经过一轮轮的观察、治疗、药物生效后再观察、再调整、再观察,一名精神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最快也需一两个月。

  重症病人的治疗时间更难以预计。目前,回龙观医院少数病人住院时间已达到了5年以上。王绍礼坦言,在过去治疗水平不高,以“看管式”为主的精神病院,有病人一住就是二三十年,最长的甚至达到了四五十年。

  此外,由于精神病人检查、开药较少,服药还可走医保报销,住院费用会远比其他疾病住院费用低廉。这使得很多家属“放心”地将病人留在医院里。

  “不少病人该出院而没出院,因为没家属来接。”陈红梅医治过一位男病人,时常冲动、伤人,家人对他心存顾虑。病人病情稳定后,陈红梅多次找到家人,希望能接他出院,但家人不愿意。“家里房子小,也没人照顾他。”

  罹患阿兹海默症的老年人也常年占据部分病床。曾经在专科精神病医院做过多年护士的小月说,阿兹海默症病无法治愈,因此老人住进医院就不再离开。“直到死亡,才能腾出病床。”

  难走出的“旋转门”

  患者出院后的复发再住院,病情恶化循环;北京市拟出台社区康复服务、管理方案解决此问题

  出院仅一个月,邱洋(化名)又来到了回龙观医院。这个40岁的男人表面一切正常,唯一过不去的坎儿就是“怕狗”。一想到街上有狗,就怕得不敢出门。最后,他主动躲到了精神病院。

  邱洋花了3年时间来治疗恐惧。今年6月他终于鼓起勇气走出医院大门。然而,仅一个月后,医院的大门再次被他推开。“大夫,我想回来,我还是怕狗。”

  邱洋陷入了出院后病情复发再度住院的怪圈,这在精神疾病患者群体中非常普遍,该现象被业内称为“旋转门”。这令本就匮乏的精神卫生资源雪上加霜。

  精神疾病的复发率非常高,“根治”很困难。一名综合医院的医生介绍,精神科大夫治好一个病人太困难,“没有成就感”。

  陈红梅分析,“旋转门”现象的成因首先是疾病本身的特性,大多数双向情感障碍的病患,即便是出院,也需要服药、定期看门诊复查、调药,以避免病情复发或恶化。

  但她发现,许多出院的病人都“失约”了她的门诊。“这是基于一种病耻感。”她说,由于病人们迫切期待自己“正常”,出院后不愿再复查,还会自行减药、停药,造成病情复发,不得不再次住院。

  复发的病人病程将大大延长,从而走向恶性循环。很多复发的病人再治愈,都会经过长达3至5年的周期。“要是第三次发作,恐怕有些患者就要领残疾证了。”

  一位卫生行政部门人士指出,精神病人出院后康复体系不健全,也是令其反复住院,难以走出“旋转门”的原因之一。

  以北京为例,虽然重症精神病人可免费服药,但病人出院后到小医院或其他机构进行生活、技能的康复费用,并未纳入医保。很多病人出院后直接回家,虽然病情已稳定,但短时期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无法巩固康复成果。

  建不起的精神科病房

  综合医院设精神科病房有利于分流专科医院压力和患者康复,但高投入低效益令病房建设踟蹰不前

  “精神卫生不只是精神病院的事。”早在2004年,时任原卫生部副部长的朱庆生即表态称,综合医院应当开设精神科门诊。

  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2-2015年)征集意见稿也指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精神科门诊。北京、江苏、河北等多个省份的卫生“十二五”规划中,都写入了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门诊的相关内容。

  截至目前,北京多家大医院如朝阳医院、同仁医院及部分二级、区县医院也开设了精神、心理科室,“分流”了精神病患的就诊压力。

  方敏(化名)是一家三甲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医师,他每天出诊半天,要看20到30个病人,“紧张,节奏很快”。病人中,有抑郁情绪的最多,另外就是精神分裂症,也有些是遭了打击和变故,短时期心理出现了问题。

  但方敏所在医院只有精神科门诊,未设立病床。方敏说,遇到较严重的、需要住院治疗或进一步观察的病人,他无能为力,只得再“推”到前述三家精神专科医院。

  和方敏所在的医院类似,综合类大医院只开设了门诊。王绍礼也称,对于重症精神病患,目前还是更多靠三大精神专科医院接收。

  患抑郁症的范女士说,她更希望有问题在综合医院解决。“专科医院精神病人集中,会受到不好的暗示。”

  范女士曾在几家二三级医院看过门诊,“但只能开些药物。如果有病床,病人有条件留院观察,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诊疗也能更加负责。”

  业内人士指出,综合医院设置精神科病房,一方面能够分流“拥挤”的专科医院压力;另外,综合医院科室齐全,对于伴随躯体疾病的精神病人的诊治更加有利。

  但“综合医院对于设立精神科病房的兴趣不大”。该人士说,比起门诊,设立精神科病房成本要大得多,需要更多医护人员投入。精神科病人住院周期长,周转慢,单张床位收益回报率低,医院设立精神科病床“投入产出比”不理想。

  记者了解到,对于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病房,不论是国家还是各省市层面都没有硬性指标规定。原卫生部截至2015年的规划中也只表示“有条件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可以设立精神科病房”。

  这意味着,“综合医院设精神科病房,短时间内仍只是美好愿景。”上述人士表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