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湖南医药>正文

中国基层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率不足40% 过半闲置(3)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2013年7月11日【评论0条】字号:T|T

  起步晚令国内企业“先天不足”

  如此重要的领域,中资企业却处境尴尬。

  “在国内的医疗器械设备市场,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主力军,进口产品在中国已经形成销售垄断。”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直言不讳。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要花数亿美元从国外进口大量大型高附加值医疗设备。据报道,在我国医用电子产品领域,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90%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均被外国品牌占据,国产产品则主要集中在按摩器具、血压测量仪器等低附加值种类上。

  面对大型医疗设备市场被外资垄断这一情况,侯岩说,医疗设备产业已成为带动国家科技进步、引领多学科技术进步的发展引擎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他明确表示,我国未来将大力发展国产医疗设备,降低医疗成本,并通过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确保财政资金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

  尽管政府部门明确表示将扶持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为什么我们的医院更加青睐采购外资品牌呢?是因为中资设备的技术水平不够吗?

  在白知朋看来,国产医疗器械产品总也摆脱不了“低端”的头衔,是因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起步较晚,导致技术沉淀和积累不够。“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磁共振、CT机就在国外的技术研发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我们国家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把这些先进的机器引进,因为起步晚,所以我们肯定需要一个消化、积累的过程。”

  不过他同时指出,洋货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是一些人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在一些大医院的管理者心中,仿佛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固有的认知,就是国产货质量不行。为了保险起见,大家宁愿购买外资设备。”

  当然,中资设备也不是完全销售无门。一些基层医院由于经费有限,也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国产设备。“有些外资生产大型设备的售后保修费动辄一年上百万元,这些医院就算买得起,也养不起。”白知朋说。

  但是在白知朋看来,其实国产的中低端医疗设备(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型设备)是能够满足我国基本医疗需求的。如果大医院能少一些攀比之心,再加上扶持政策可以真正到位、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资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