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医院开展“医带五”急救普及活动
每年1名医护带动5人学急救
9月7日晚,家住某社区75岁的曹嗲嗲突然倒地,人事不省。慌乱的家人拨打了120,等来急救车送到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距离老人病发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该院急诊医学科主任韩小彤介绍,这种遇事“坐等”急救车送医院的现象十分普遍,该院收治的急危重症多发病在家庭内,但目前绝大多数人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都无法施救,习惯于等待专业人员。
9月10日是今年的世界急救日。为普及急救知识,提升公众急救意识,9月8日上午,湖南省人民医院启动心肺复苏“医带五”活动,活动仪式由该院工会主席胡永红主持,常务副院长刘景诗宣布正式启动,院长祝益民致词,来自该院30多户职工家庭成员参加活动并进行了急救操作演示。
与死神抢时间,家人最重要
当前,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有约54万人心脏猝死,平均每1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祝益民教授指出,80%以上的猝死发生在家中,每天发生猝死的人大概有1000~2000人。通常在意外发生之后,急救车最快抵达均需超过5分钟。在心跳骤停1分钟施救,成功率大于90%;1-4分钟开始,成功率大于60%;10分钟以上施救,成功率几乎为0。如果能在4分钟~6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内进行心肺复苏,将使挽救生命的成功率大大提升。
但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是,据资料分析,我国心脏骤停患者院外心肺复苏成功率低于1%,CPR技术的普及率低于1%,医务工作者向家庭成员传授CPR 技术低于1%。这 “三低”窘境,使很多生命轨迹提前终止在了家与医院的路途中。意外的伤害和疾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使小伤、小病变成重伤、大病。如果懂得一些急救基本知识,当身边的人发生意外时,就能分秒必争第一时间得到恰当地处置,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的病痛,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可免遭不测。
“家人、亲人、身边人最关键。”在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时刻,身边最近的家人比急救车和急救人员更“靠得住”,因此,家人会不会急救,显得特别重要。
急救普及,“医”是核心
在医院前期发放的200余份问卷调查显示,医院职工的家属仅有四成接受过急救训练,六成医生、护士的亲属也是急救盲,仅有8.9%的家属表示已经掌握心肺复苏技术,96%参与调查的家属表示非常有必要也十分愿意参加急救培训。现场学急救的张阿姨,她的女儿是该院的一名护士,“虽然也经常到女儿的单位来,也经常听她讲过一些急救的常识,但真正来练习,还是头一次。”
祝益民表示,在目前我国面向公众的专门急救培训机构和专职急救培训队伍尚为空白的前提下,医生和护士仍是掌握急救技能的核心主体。因此,从“医”开始发动和带动,逐渐辐射和覆盖到更多更广的人群,是比较简便易行的急救普及模式。此次的“医带五”的心肺复苏普及模式,具体为:医+医,以医带医(带一名不会急救的医务人员,如物业、保安、机关后勤人员);医+老,以医带老(带动家中父母、祖父母学急救);医+小,以医带小(带动家中的孩子学急救);医+亲,以医带亲(带动配偶);医+邻,以医带邻(带动社区邻居或朋友学急救)。每年1000名医护志愿者,作为心肺复苏传授者、执行者,每人每年带动5人学急救,每年至少确保每位职工相关的家庭、社区约5000人掌握第一目击者急救技能。
湖南省人民医院作为全国心肺复苏医教研及转化应用基地、中华精准健康传播及培训基地、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协作及培训单位和腹部心肺复苏应用转化基地“四基地”湖南惟一挂牌单位,“医带五”活动也是为响应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发起的“全国心肺复苏普及进亿家精准健康工程”—525+(我爱我家)工程的一项积极尝试。
急救效果,“一”是关键
为了广泛宣传在伤、病突发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的三个“1”现代急救理念,湖南省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11日牵头发起成立了“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联盟,倡议将每年1月11日作为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日”,在医院开辟“急救小屋”开放,配备培训教具和专职培训导师,为公众提供免费急救培训。还将急救课堂开进开进企业、学校、机关、社区、农村,通过培训新增“正规”第一目击者5000余人。为规范地指导公众学习急救,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教授和急诊科主任韩小彤教授主编出版了首部《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科普图书,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紧急意外情况下的救命救急“招数”。该书在2016年湖南科技活动周上被评为第五届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并被省科技厅推荐参加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通讯员 周瑾容)
相关链接:心肺复苏流程
心肺复苏流程“叫叫CABD”
(1) 叫:确定患者有无意识;
(2) 叫:请人拨打120求救,并拿AED过来;
(3) C(Compression):施行胸外心脏按摩,压胸30下;
(4) A(Airway):打开呼吸道,维持呼吸道通畅;
(5) B(Breathing):人工呼吸2次;
(6) D(Defibrillation):使用AED除颤,依据机器指示操作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