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张蕾(化名),颈部长了一个“小疙瘩”。曾被怀疑淋巴炎、淋巴结核,在多家医院就诊和治疗,仍不见好转,这才引起重视,到湖南省胸科医院检查后,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颈淋巴结炎。湖南省胸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石自力介绍,这种疾病比较少见,治疗难度大,而且,因其症状与普通的淋巴炎和淋巴结核类似,很容易混淆而导致误诊。
雪上加霜:红斑狼疮患者再患顽疾
十多年前,张蕾经常感到腿部关节疼痛。开始误以为是风湿,几经周折后,诊断为红斑狼疮,经过系统治疗后总算病情好转。但因为疾病的原因,需要长时间服用激素,导致张蕾抵抗力低下,因此不能劳累和日晒,只得在家承担较轻的家务活。家中有两个孩子,丈夫也是打点零工,收入不高,生活已然非常艰难。
然而,病痛再次侵袭这个不幸的女人。去年,张蕾发现自己脖子上有一个小“疙瘩”并有破溃,还伴随有脚肿的症状。在多家医院被诊断为淋巴结炎,治疗无果。后来怀疑淋巴结核,来到湖南省胸科医院。经过医院检查诊断后,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颈淋巴结炎。张蕾一度情绪失控,很是焦虑。目前经过湖南省胸科医院外科团队20多天的精心治疗,张蕾的颈部肿块较前明显缩小,破溃处已经基本愈合,病情在进一步恢复中。她非常感谢医护人员,让她重新恢复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容易误诊 环境因素影响是致病主因
非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侵入人体的肺脏、淋巴结、关节、皮肤等处而导致发病。
湖南省胸科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石自力告诉我们,非结核分枝杆菌淋巴结炎与普通的淋巴炎和淋巴结核症状类似,大多数无全身症状,局部可有轻压痛或皮肤破溃,容易误诊。它的治疗用药主要有大环内酯类和利福霉素类等,与结核病的治疗有雷同之处,但疗程更长,预后更差。
非结核分枝杆菌又称为环境分支杆菌,广泛存在于水、土壤、灰尘等自然环境中。专家提醒,注意环境卫生,尤其是饮用水卫生,是有效预防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有效途径。(通讯员 杨艳 颜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