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湖南健康>正文

湘雅医院:3D打印辅助完成高难度脾脏部分切除术

来源:湘雅医院2016年7月1日【评论0条】字号:T|T

等比例3D打印出的组织器官。等比例3D打印出的组织器官。

  湘雅医院肝胆胰外科专家成功为一位14岁脾脏多发占位患者进行了高难度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系全国首例3D打印技术评估及手术路径规划、全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病例。6月28日,患者康复出院。

  20多天前,患者体检发现脾脏多发低密度占位,遂来湘雅医院就诊。王渊璟副教授接待了患者及家属,经过多方诊查,考虑为脾脏多发脉管瘤可能,最大的约50mm。针对脾脏脉管瘤,目前国内外医疗界共识是采取手术治疗。

  在龚连生主任的组织下,科室专家会诊,为患者制定了两套手术方案,一是脾脏切除术联合自体脾组织移植术;二是通过术前3D建模及3D打印,明确病灶位置与脾脏上下极血管的关系,结合成熟的腹腔镜技术,进行精准手术治疗,切除病灶同时保存部分正常脾脏。通过对患者脾脏进行三维建模,发现最大的肿块位于脾中下极,约占据脾脏1/2,其中还有一肿块紧贴脾门血管。根据血管重建情况,若实施脾部分切除,则仅只有脾上极可保留,而且只有一对动静脉可保留,手术精度要求极高。

 术前3D建模

  经过充分的手术准备,6月15日,王渊璟副教授带领刘刚主治医生、林伶博士、周吉祥博士等组成的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脾脏肿块位于脾中下极近脾门处,与术前3D建模一致。通过对肿瘤位置与脾血管关系准确把握,结合术中情况,王渊璟副教授为患者拟定了一条特殊的手术路径,巧妙地保存了脾上极血管的同时完整的去除了病灶。术毕见保留的脾脏上极血供良好。术中快速病检提示为脉管瘤。术后该女童恢复良好,血小板维持在正常水平,腹部仅有4个约1cm的小疤痕,目前已完全康复回家。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如果行常规手术治疗,将完全切除整个脾脏,考虑该患者为14岁女童,势必将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术后极易发生脾切除术后凶险性感染。相对完全脾脏切除术,脾脏部分切除手术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对脾门血管等解剖结构有非常清楚的认识、精湛的手术技术以及止血技巧。脾脏质软而脆,脾部分切除术很容易引起术中术后的大出血,手术风险性较高,其开展受到一定限制。以往依靠CT、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对脾门血管等解剖结构只能间接进行“主观想象”,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通过3D打印技术,术前华翔3D打印团队完成脾脏的3D建模,1:1等比例打印出脾脏的3D模型,医生不仅能够清楚地了解患者脾门的血管位置,并对病灶精准定位,拟定手术路径,再结合腹腔镜微创手术实施脾部分切除,最大程度的践行了“精准医疗”的理念。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腹腔镜微创手术是肝胆胰外科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也是“精准肝胆胰外科”理念和技术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龚连生主任表示:“我科在复杂外科手术实施前常规开展3D重建及3D打印,同时利用腹腔镜手术微创的优势,极大的提高手术的效率,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快速康复。”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