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当前卫生计生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健康长沙”。 日前,长沙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启动“转作风、优服务”主题活动,全面推行“双十百优”服务,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构建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卫生计生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和工作队伍,为建设民生更爽的长沙提供强力支撑。
乘着长沙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启动“转作风、优服务”主题活动的东风,长沙市第一医院掀起了一股“便民”热潮。5月10日,医院召开动员部署大会,院长周继如作了《尽责任担当优服务,用群众思维转作风》的动员报告,正式启动以“转作风、优服务”为主题的“三转四优一满意”主题活动。活动推出12项便民服务措施,进一步深化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长效工作机制。推出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六项便民“新鲜货”,方便市民更好就医。
民生实事一:搭建多学科,精准医疗
去年,30岁的柳林(化名)因为月经紊乱到长沙市第一医院妇科检查,抽血检查时被发现了艾滋病毒,遂被转至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艾滋病专科,医生帮柳林和其丈夫做了全面检查,最终确诊夫妻俩均患上艾滋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后,病毒得到很好控制。两个月后,柳林发现自己怀孕了,再次来到该院,在本部产科医生和北院艾滋病专家的共同会诊下采用了阻断治疗方案,9个月后,一个健康的男婴诞生了。
“现在宝宝半岁了,除了不能喝母乳,和其他孩子无差别。”柳林欣慰地说,正是医院的内、外、妇“一站式”诊疗服务,让她规避了艾滋病患者的产子风险,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除了艾滋病患者“一站式”诊疗服务外,医院还在呼吸内科与结核病专科整合医疗资源,成立呼吸医学中心,增设护理单元和加护病房;神经病学科依托神经医学中心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诊疗路径,患者入院后相关的治疗(急救、手术、介入、针灸、康复等)能在同一张病床上全部实现,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服务;传染病学科利用普外科、儿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的优势力量,先后成功应对了甲型流感及手足口等传染病的救治工作。
民生实事二:家门口“看名医”成“新常态”
家住东风路街道的刘大爷不久前因为突发脑梗塞入院治疗一段时间,出院后一直出现手脚麻木的症状,就在刘大爷“纠结”是否再去大医院排队挂号时,邻居张大妈告诉他,长沙市第一医院派了一位专家定期在东风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这名专家专治脑梗塞、颈动脉狭窄等多种神经病学疾病。5月10日,刘大爷顺利在家门口看到了前来坐诊的神经内科专家王爱民,专家诊断后告诉刘大爷,治疗脑梗塞的后遗症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必须是长期的,规律的治疗。指导刘大爷应避免再次发生脑梗,积极坚持复健,去除诱发疾病的因素。刘大爷感慨:“名医、专家就在门口了,不仅不需要掏专家挂号费,还省去了去大医院排队的麻烦,真是一桩大好事!”
位于东风路街道和捞刀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个“名医工作站”,是长沙市第一医院新筹建的“名医工作室”的业务指导基地。通过专家进驻,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看名医”成为“新常态”。由20名优秀专家组成的名医工作室平台目前已建设完成,该工作室将设立为学术传承平台、特色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形成医院特色突出的学术传承机制,打造成为医疗、教育、科研、科普密切结合的示范基地。
民生实事三:日间手术,为患者“减负”
28岁的陈波(化名)是个上班族,患输尿管结石2年多,饱受排尿疼痛及血尿折磨。可由于平时工作忙碌,一直未进行手术治疗。近日,他在长沙市第一医院采取“日间手术”的新模式,仅住了1天院便康复出院。“较常规住院手术缩短4天,费用下降20%—30%,省时、省钱,更是让家人省心。”陈波表示,希望这样的手术覆盖更多疾病,方便更多患者就诊。
该院于2015年6月开始在泌尿外科推行日间手术,对体外碎石、包皮环切和经输尿管镜输尿管支架取出术等三类患者实施单病种费用包干的“日间手术”,即患者当天入院当天手术,从入院、手术到出院24小时内完成,且所有费用包干。其中,体外碎石手术包干费用为1200元/人次,包皮环切术为1800元/人次,经输尿管镜输尿管支架取出术为1200元/人次,在职人员自付15%,退休人员自付10%。
民生实事四:以特色服务履行公益职能
不久前,患有阿尔茨海默综合征(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吴阿姨外出散步时走失,着急的家人赶紧在长沙市开福区派出所报案。当天晚9点,吴阿姨的女儿却接到了天心区民警电话,称吴阿姨此刻正在该派出所。原来,民警发现了吴阿姨的“黄手环”,通过上面的电话等信息轻松找到了她的女儿。
长沙市第一医院于2012年启动“黄手环”计划,免费发放内置信息卡的手环,包含了姓名、联系电话和地址等信息。自那以来,“黄手环”已帮助不少走失人群找到家人。
爱心传递不止于此。作为长沙地区艾滋病患者的定点收治机构,该院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提供国家免费抗病毒药物,免费CD4和病毒载量检查。为HIV阳性孕产妇提供母婴阻断,并为该类人群提供外科等全方位的医疗救治服务;作为省级重点专科—神经内科成立促智俱乐部,每季度开展一次健康教育讲座,定期开展义诊咨询活动。
民生实事五:合作共建医联体,完善远程会、转诊机制
医院推进“手牵手”、对口支援及科技特派员等工作,合作建立医联体;现与84家基层医疗机构签订转诊协议,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开通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平台,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水平的同时,也使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
民生实事六:加强云医院建设,搭建网络便民服务平台
医院开通“健康之路、趣医网、就医160”等三家预约平台,实现预约挂号、分时段候诊检查、报告查询、缴费结算、清单查询、医患评价、在线咨询、健康管理等各环节全程掌上就医服务;以“手机支付,线上线下相结合、自助医院”为核心,实现患者就医过程中用户管理、预约挂号、排队叫号,充值缴费、医疗信息查询、在线咨询、健康科普、问卷调查等环节的自助应用;通过微信平台、支付宝等渠道,让患者第一时间能接收到该院推送的门诊信息及卫生资讯,还可通过相关功能使用自助挂号、预缴金充值、检验报告查询等服务,拓宽用户日常就医和获取健康资讯渠道,使患者更好地享受信息化技术带来的高效便捷。
延伸解读
除了六大民生实事的同时,长沙市第一医院六大便民措施也同步推出。其中包括:
1、开放“无假日门诊”,全面开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以及皮肤科等科室的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急诊、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免费提供门急诊病历本。
2、畅通绿色通道。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三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和治疗优先)的原则,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完善急诊与临床科室、手术室的衔接机制,确保急需住院或手术治疗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门诊开设65岁以上老人及残疾人就诊的绿色通道,设立挂号、交费、取药优先窗口,安排导诊人员进行协助引导。
3、检查结果互认。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药品比例控制在30%以下;扩大临床路径范围,对59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入径率达80%以上;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大大型检查控制力度,与兄弟医院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实行结果互认,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4、加强人文关怀。明确优质护理工作目标,突出专科特点及工作重点,创新优质护理举措。如:血液肿瘤科建立“温馨之家”微信群,科室全体护理人员随时为肿瘤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提供心理支持;艾滋病专科成立“红丝带之家”,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由专职心理护士定期随访、进行心理疏导、争取社会支持。
5、改善就医环境。加大院内基础设施的改造,尽可能做到合理、规范和便捷。对一号楼门诊大厅的功能布局作适当调整,将 简易门诊前移,增设自动扶梯,方便患者。 将医保与住院结算部分职能整合,实现患者入出院手续办理“一站式”服务。
6、拓展科普渠道,重视健康教育。成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制作食物模型及各种食物热卡换算公式,录制糖尿病患者保健操,成立糖尿病患者俱乐部,发放健康宣传手册。 神经医学中心各科室制作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及沟通手册;呼吸内科拍摄呼吸操视频定期播放,强化慢阻肺病入的肺功能锻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