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湖南儿科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成立大会在郴州召开,该医联体以湖南省儿童医院为核心,由湖南省内及江西、云南等周边省份的56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医联体将集中区域内的儿科专业力量,充分利用互联网前沿技术,实现专家、临床、科研、教学、患者等资源共享,通过优势互补、上下联动来谋取共同发展,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让不同地区儿童享受星级同质化服务。成立大会由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郴州市儿童医院)承办,湖南省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李小松主持,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孙向明、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元安、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姚旭、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赵卫华及省儿童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出席了仪式。
儿科医师全线告急,“二孩”来临急需“解困”
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共有儿童医院99所,设置儿科的医疗机构共有35950个。医疗机构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11.8万人,每千名0至14岁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为0.53人,而美国的这一数字是1.46人。
与人数短缺形成对比的,是繁重的诊疗任务。据统计,我国儿科门急诊量年诊疗人次4.71亿,占全国门急诊总量的9.84%;出院近2162万人次,占医疗机构总出院人次数的10.3%。医疗机构每个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日均承担的门诊人次数约为17人次,是医疗机构其他执业(助理)医师工作量的2.4倍;年均承担的出院人次数近200人次,是其他执业(助理)医师的2.6倍。
其中,湖南省仅有儿科医师10206人,而全省门急诊量突破1400万人次,据保守估计全省还缺儿科医生数千名。随着“全面两孩”的政策放开,二孩生育浪潮的来临,儿童健康需求进一步增加,儿科面临严峻的考验,“儿科医生荒”成了家长和业内人士最忧心的话题。
56家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推动儿科精准化协作
“儿科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和低龄版,精细化要求更高。”湖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姚旭表示,儿科疾病具有起病急、来势猛、发展快、病情重和病死率高的特点,而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匀,让基层难培养、留不住人才,而人才的缺失,进一步导致基层儿科的诊疗水平和救治经验欠缺,让很多儿童常见病无法在家门口得到有效的治疗。大量的患儿涌向大城市专业儿童医院,排队、等候等问题也接踵而来。因此,跨区域、跨专业、多学科的精准协作成为儿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1999年醴陵市妇幼医院挂牌为湖南省儿童医院第一家临床指导医院后,至今已签约45家,发展网络转诊医院300家,初步形成了湖南儿科大协作、大联合的雏形。根据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鼓励公立医院通过医联体形式带动薄弱医院发展”的政策导向,湖南省儿童医院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备,利用互联网+医疗,孕育出湖南儿科医联体。
据悉,该医联体以湖南省儿童医院为核心,由湖南省内及江西、云南等周边省份的56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包括12家协作医院(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湘潭市妇幼保健院、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省新余市妇幼保健院、郴州市儿童医院、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衡阳市妇幼保健院、常德市妇幼保健院、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普洱市人民医院、娄底市中心医院)、41家指导医院和2家协作科室。医联体成员将享受免费进修、资源共享、现场指导、远程会诊、就诊绿色通道等线上和线下互动权利。
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让孩子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
“让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抱团’发展,让技术跑而不是病人跑,这是组建医联体的初衷。”姚旭介绍,湖南儿科医联体突破了医疗机构原有的合作和发展模式,逐步从松散型组织过渡到紧密型的临床医疗、教科研协作、管理互动的医疗联合体。
医联体通过积极尝试互联网+医疗技术,实现“四个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诊断路径、统一治疗规范、统一服务管理,以充分发挥优质儿科资源的引领和技术辐射作用;建设“五个平台”,即儿科与儿科专家展示平台、儿科与服务管理指导平台、儿科医生与患者交流平台、儿科医学的远程协作平台、儿科医护人员的学习平台;聚焦“六大功能”,即全省儿科队伍能力建设展示功能、儿科诊疗协作信息联通功能、区域儿童危急重症患儿救治功能、儿科远程影像互联诊断功能、儿科医务人员教学功能、家长寻医问药咨讯功能;推进“八大互动”,即义诊会诊、教学查房、学术巡讲、学术探讨、进修学习、管理推广、技术推进、科研协作。其目的是形成分工协作机制,倡导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通过医院人才和技术输出、管理与服务输出,提升各成员单位的儿科服务能力,真正让儿童在家门口医院就可以体验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通讯员 姚家琦 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