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媒关系研究员 帅才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原行政主任陈仲伟被一名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砍伤后不幸去世,一些医生将微信头像换成黑色的丝带,表示对陈医生的悼念。
18日,湖南邵东县人民医院一名五官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打伤生命垂危,不少医生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表达对伤医事件的不满。
一位医生说,医院的内科、外科骨干医生下午都在抢救王医生,医护人员都感到悲愤。普通的医生救人时还遭此恶运,公众应当谴责这些种现象,还医务工作者一个安全环境,不然谁还敢当医生?
湖南省人民医院的一位姐姐说,她的心有点冷了。真的。很多医护人员和她一样,产生了对自己工作的质疑,工作了十几年的女医生说,我对自己的工作意义产生了怀疑,因为我们连基本的人身安全可能都没有。
湖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向华说,伤医事件最让医生心寒,因为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在每个医生身上,让人没有安全感,希望公安机关能够有作为,大力打击医闹行为与伤医行为。
一位医生说,医务人员在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大背景下,产生了“防御性”心态,现代医学是循证医学,只有把所有该做的检查、不该做的检查都做了,才能保留更详细的证据,一旦发生医患纠纷,医生就能最大程度上保护自己。
我国分级转诊制度不完善,加之人们看病习惯往大医院跑,客观上加剧了“看病难”现象。而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的公立医院,很容易成为人们情绪的“发泄口”。
大型公立医院已经成为医患纠纷高发区。大医院普遍人满为患,患者觉得排队等待时间长,诊治时间短,极易产生情绪烦躁。由于收治危重病人较多,大医院医患冲突事件发生频率也远高于一般小医院,而手术科室、急诊科室、儿科、耳鼻喉科等科室也已成为国内医患矛盾激化的“重灾区”。
一线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医生、患者的满足度不断降低。部分患者对医疗质量颇为不满。挂号排队花1小时,各项检查花1小时,最后与医生沟通不到3分钟,这样的“113”现象已经日渐普遍,成为患者的“痛点”。
患者说,现在看病不找熟人就得不到医生的好脸色,住院的话更是没床位。
医生说,医护人员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心力交瘁,在面对患者时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专家坐诊时每天要看几十个病人,多的时候接待上百名患者,忙得连病人都看不过来,根本没有时间和患者沟通。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湘潭、岳阳等地接连发生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扰乱医疗机构秩序的事件,社会反响强烈。应严惩伤医、辱医等行为,维护医疗秩序、保护医患双方人身财产安全。
一位医生说,医院应尊重医生的劳动成果,在收入分配方面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不尊重医生的医院没有出路,不尊重一线劳动者的医院必将失去人心。
“我最想对患者说,我们都是坐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没有医学和医生是尽善尽美的,但绝大部分医生是想帮助患者治好病的,你们杀了我们,我们恨死你们,对于彼此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一位医生说。
请不要进入互害模式,请传递一点关怀、温暖与尊重,请医生对患者多一点温情,患者对医生多一点理解。(来源:头条号 / 医媒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