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和脖子通红,人家还以为我喝多了酒。”六旬老汉发烧、脸红、全身疼痛,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被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是鼠类传播病毒导致。记者从医院获悉,每年5月、11月为流行性出血热高发期,今年5月以来,湖南省人民医院便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近10名。
67岁的韦光明(化名)是永州蓝山县一名农村退休教师,2016年3月底,他开始出现发烧、头痛、浑身无力等不适,“别人看我一脸通红还以为是喝了酒。”以为是感冒,韦光明自己吃了几天感冒药,后来又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但体温始终降不下来,还检查出血小板减少,于4月3日转往长沙,住进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病房。入院时,韦光明已经出现血尿、少尿症状,被诊断为肾衰竭,不得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患者有明显的‘三红’、‘三痛’症状,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重型、少尿期)。”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义雄表示,流行性出血热主要表现为“三红、三痛”即眼红、面红、颈胸红,头痛、腰痛、眼眶痛,“患者大多是接触了被鼠类血液、唾液、尿液、粪便污染的食物而患病。”据韦光明回忆,家里确实有老鼠出没,“天气不热的时候,没吃完的饭菜一般不进冰箱,就放在桌子或者灶台上。”
经过利尿、止血、抗感染、抗病毒、护胃、护心、护肾等一系列治疗,韦光明的症状好转,于5月9日出院。“患者年纪偏大,本身又有基础疾病,肾功能很难完全恢复。”张义雄提醒,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室内和周边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消灭老鼠栖息场所,勤洗手。
2.食品应储存在密封容器内并加盖以防鼠污染,千万不要暴露的堆放在一起。
3.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因此,吃剩的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才可食用。
4.加强个人防护,防止皮肤破损,如有损伤应立即消毒包扎。(通讯员 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