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湖南健康>正文

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病学名医工作室成员介绍(2)

来源:长沙市第一医院2016年4月17日【评论0条】字号:T|T

  二、办公场所

  根据卫计委要求,医院设立名医工作室专用场所,办公室设神经医学中心办公室(二号楼四楼),名医工作室门诊诊室设一号楼二楼第一诊室和第二诊室

  三、制度建设情况

  1. 成立了名医工作室领导小组,组长周继如院长、罗恒书记,副组长副院长谢宏,谢元林、胡立强,组员王爱民、周颖、刘青芳、欧阳征、余孝君、何丹、舒孔亮、谭龙。

  2. 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名医工作室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各级人员职责、工作任务等。

  四、医学科研能力

  1. 根据学科重点发展方向,确立以“脑血管病发病损伤机制”、“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治疗研究”、“痴呆诊治和照料”、“神经康复”等为主要研究方向,1项省中药局和4项市科技局项目通过验收,在研项目7项,1项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扩展项目,1项GCP临床药物试验;成为国家临床临床心理临床研究中心协作单位,合作项目2项。发表论文103篇,其中SCI 4篇,出版《实用临床神经病学》专著1部。在神经病学实验室原有基础上,加强了实验室建设,新添置脑立体定向仪一台, 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2. 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9项:应用支架、球囊辅助治疗颅内复杂、宽颈动脉瘤(2011年),省内先进;多导管、多导丝联合辅助技术在神经介入中应用(2011年),省内先进;联合溶栓技术治疗急性脑梗死(2011年),省内先进;颅内动静脉畸形生物胶栓塞术(2011年),省内先进;额颞开路翼点入路、经侧裂池、岛叶血肿清除术(2011年);鼻饲空肠管营养支持(2012年);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肌张力障碍治疗中的作用(2012年);踝足矫形软支柱技术(2012年);利多卡因神经肌肉诊断性阻滞技术(2012年);吞咽障碍治疗技术(2012年);硬膜外探头植入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2013年);前颅窝底肿瘤切除术(2013年);上颈段髓内血管母细胞瘤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手术治疗(2013年);颈椎牵引下脉冲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013年);关于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内溶栓的研究(2014年);视频脑电图系统(2014 年);脑损伤后昏迷评估(2014年);穴位埋线缓解肌痉挛的临床应用(2014年);早期纤支镜检查及治疗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应用(2015年);NSD7101神经监护仪的应用(2015年);脑电反应性监测(2015年);镇静镇痛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2015年);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在卒中后睡眠障碍中的运用(2015年);记忆与执行筛查量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评估(2015年);脑损伤后及鼻咽癌放疗后环咽肌麻痹至吞咽障碍球囊扩张治疗(2015年);说话瓣膜在气管切开患者康复训练(2015年);整体运动控训练(GMCT)绳带捆绑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2015年);扎贴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2015年);间歇性胃管注食在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2015年)。

  五、学术交流承办能力

  1. 目前我们有国家级副主委1名、常务委员1名、委员5名,省级副主委6名,省级委员28名、省级学组委员8名;市级主委2名、市级副主委2名、市级委员8名。进一步提高了学术地位,扩大学术了影响。

  2. 近三年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3~5项。神经康复新理念和治疗技术新进展学习班(2013年),神经重症监护新进展学习班(2013年),认知障碍诊断与防治技能培训班(2014年),神经康复新理念与治疗技术新进展培训班(2014年),脑血管疾病及神经介入治疗新技术培训班(2014年),认知障碍诊治技能培训班(2015年),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新进展学习班(2015年),脑血管疾病及神经介入治疗新技术培训班(2015年),神经重症监护新进展学习班(2015年)。

  六、人才培养能力

  1.重点培养各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新增国家级委员9名,省级委员28名,市级委员9名,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6名。

  2.根据各专业发展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中青年医务人员每年十余名至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的医院进修深造,并有计划地引进各相关专业人员共名。

  3.学科各专业医生基本硕士化,1名博士后预计顺利出站,1名在读博士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修,年轻护士基本达到本科水平。

  4.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重要医疗机构的交流,选派欧阳征、何丹副主任医师赴美国进修,德国、意大利专家来院指导,与国内北大六院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合作项目2项,并派往人员学习神经心理认知功能评定,制定痴呆评估诊治流程。现谭红主任、周颖副主任、欧阳松博士正在美国进行研修。

  5.作为南华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点,在原有基础上新增2名硕士生导师,现有硕士导师4名,每年招收2-4名硕士研究生。

  6.每年接受外来医务人员的进修培训,承担本科医学生、临床研究生及住院医师培训临床教学任务。

  七、疑难病症攻关能力

  1. 学科医疗服务整体实力逐渐稳步提高,能独立诊治《临床诊疗指南》中规定的病种,疑难危重病例抢救水平显著提升,对收治的疑难危重病例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合理应用有关核心技术,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救治能力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

  2. 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开展新业务,不断扩大学科在市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业务量稳步增长。

  3. 加强亚专科建设和辅助科室建设,合理设置亚专科,专业特色显著。开设了“记忆障碍门诊”、“头痛眩晕门诊”、“卒中门诊”、“康复门诊”、 “颈肩腰腿痛门诊”、“帕金森病门诊”“中医睡眠门诊”等专科门诊,其中“记忆障碍门诊”已经成为首批80家全国“阿尔茨海默病诊治中心门诊”授牌单位之一,并获“2013年全国优秀记忆门诊”称号。神经介入开展的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颅内支架置术、急性脑梗塞动脉介入溶栓术等诊疗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肠内营养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授予“全国肠内营养临床基地”,且于今年11月通过国家卫计委脑损伤评估合格医院验收;神经外科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手术治疗、颅底肿瘤手术治疗、三叉神经减压术等诊疗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科在原有足疗、推拿、中药特色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冬病夏治工作,开展了穴位注射、自血疗法、火针疗法、穴位埋线等新技术。康复医学科在完成原有各项运动、语言、吞咽等康复治疗基础上,积极开展足底矫形、脉冲正骨治疗、骨质疏松治疗等业务。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每月开展相关业务学习和操作培训,开展了经皮气管切开术、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空场管置入术、气管插管术、腰大池置管引流等技术,急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四是切实规范医疗行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

  4. 遵照卫生部及医院的要求,严格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每月按时予以单病种网络直报,每月底针对该月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特别是变异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统计入径和未入径患者比例,对未入径和退径患者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5. 加强和提高了TCD、颈部血管彩超、DSA等神经影像学的诊治水平,开展颅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筛查及侧枝循环判断、微栓子监测、发泡试验技术,为脑血管评估奠定了基础。

  6. 增设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加强了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建设和管理,开展了视频脑电监测、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疼痛管理、气道管理等技术,成为全国肠内营养培训基地和脑损伤及脑死亡评估基地。

  7. 神经外科以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为重点发展方向,积极开展各型颅内及椎管内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脑积水等神经系统疾病手术,并实行病种分组(亚专科)管理。建立科室重症监护室,对急诊、危重病人具备24小时随时手术、抢救能力。

  8. 康复科加强了康复室功能评定单元、物理治疗单元、作业治疗单元、理疗单元的建设,建立了言语治疗单元和支具辅助具单元。建立了良好的神经康复评定系统和训练流程,定期学习国内外神经康复发展动态,开展了平衡功能训练、步行减重训练、吞咽障碍训练。成立了长沙市第一医院康复治疗中心。

  9. 中西医结合科  运用中西医结合技术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开展了针灸、推拿、穴位注射、耳针、艾灸、中药涂擦、药疗等特色治疗,成为长沙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主委单位。顺利通过了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评审。

  八、目标任务完成能力

  1. 人才培养

  1.1 领衔人、优秀专家每人至少带教培养1名后备人才,三年共带教6~8名神经内科医生、1名神经外科医生、1~2名康复医学科医生,以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

  1.2 每年至少举办四次“名医课堂”活动,分别在3、6、9、12月进行。

  1.3 接受团队外人员进入名医工作室进修学习每年2~3名。

  2. 学术继承

  培养对象每年至少撰写一篇读书心得或跟师学习笔记。

  3. 学术交流

  3.1 建立名医工作室学术论坛制度,积极策划,利用“神经病学学术沙龙”“脑血管病论坛”“老年促智俱乐部”等平台,组织名医的学术交流活动每年不少于3次。

  3.2 利用网站、微信、电视、报纸等信息平台,开辟名医经验学习、交流社区、病案赏析、疑难病案探讨、专家点评等栏目。

  3.3 名医工作室优秀专家轮流承担本学科病案讨论会,推动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3.4 加强与神经病学科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协作,促进本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确立名医工作室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领先地位。

  4. 医学科研

  开展重点疾病防治研究和关键技术的引进、应用和创新。在建设期内,带领工作室成员达到以下指标中的三项:

  4.1 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不少于4项。

  4.2 市级以上医学科研立项或成果不少于3项;

  4.3 医学科研鉴定不少于3项;

  4.4 市级科技进步奖不少于1项;

  4.5 每年发表的相关论文不少于5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4篇。

  5. 科技下派

  开展工作室优秀专家、骨干专家团队科技下派工作,对口支援名医工作站的建设工作。完成以下指标:

  5.1 每月开诊天数不少于10天;

  5.2 每月带教指导基层医生次数不少于5次;

  5.3 每月给基层医生授课次数不少于5次;

  5.4 每年开展“名医义诊”、“名医课堂”等活动次数不少于3次。

  6. 特色服务

  6.1 名医工作室每周开诊5天,领衔人每周巡诊1~2次,重点解决老百姓找名医看病难的问题。

  6.2 名医工作室定期组织专家查房,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医疗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每月不少于2次,并有独立的查房记录。

  6.3 充分利用名医工作室资源优势,开展疑难病会诊、危重症抢救、优势病种等特色诊疗服务,提高专病专治疗效。

  6.4 不定期聘请省内外知名医学专家进名医工作室会诊、坐诊,不定期运用各种媒介宣传推介市级优秀名医名科,扩大名医工作室社会影响力。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