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是全国结核病高疫情省份之一,全省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0余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7万余例。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结核病人医疗负担过重、结核病防治能力滞后已成为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结核病仍然是当前我省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具有“传染性癌症”之称。据调查测算,全省每年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之中,难治性(耐多药)结核病人约占10%左右,因而,提高耐多药结核病的防治能力,更是刻不容缓。
近日,从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湖南省胸科医院)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获悉,在十三五期间,该所将继续加强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能力建设和内涵建设,做好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坚强后盾;进一步做强湖南省结核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为全省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评价;深入开展结核病控制与临床诊疗研究,做强做大湖南省耐药结核病研究中心,进一步加速“耐多药结核病预防控制与研究中心”大楼的建设,拟于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
十二五期间肺结核治愈率达到90%以上
结核病防治工作事关民生,事关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该所(院)紧紧抓住这一“民生工程”,全面落实《湖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间,湖南省共发现并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6万余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12万余例,治愈率保持在90%以上,尤其在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方面,湖南省结核病防治所(湖南省胸科医院)创新治疗方式,成功治疗率领先全国,达到54%,使绝大部分结核患者恢复了健康,全面完成了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了“新农合肺结核门诊诊疗单病种定额付费”的保障政策,并将难治性(耐药性)结核病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救治范围,从根本上减轻了病人负担,成为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群众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重要惠民之举。被原国家卫生部作为“湖南模式”在全国积极推广。
“十二五”期间,所(院)秉承“精、诚、仁、和”的文化传承,坚持“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目标,认真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医疗学科建设和新技术、新项目开发,医院的医疗特色进一步凸现。先后引进和开展“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成形术”、“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性化治疗”等近20个新的医疗服务项目,医院诊疗能力大幅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初顺利通过了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的医院等级评审,成为全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传染病(结核病)专科医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多项措施解决因病致贫
“十三五”期间,所(院)在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将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一是积极争取政府的进一步重视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实现基本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财政补助等渠道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发挥基本医保对肺结核患者的保障作用。积极创新结核病医疗保障的“湖南模式”,在现有惠民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肺结核按病种定额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最大限度提高肺结核患者保障水平。二是按照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力争将符合条件的抗结核药品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报销目录,并按甲类报销。争取各地将肺结核(包括耐多药肺结核)纳入城市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特殊病种,并提高定额费用标准。三是进一步落实耐多药和贫困患者的医疗救助,力争将其纳入重点救助对象。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和公益性基金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开展关怀和生活救助。四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发挥政府财政的兜底作用,力争至“十三五”期末,肺结核患者合规的结核病诊疗费用自付比例下降到10 %。(通讯员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