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茶与养生>正文

孕妇喝茶可促胎儿发育吗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2014年4月29日【评论0条】字号:T|T

  孕妇在饮食上要十分注意,孕妇能喝茶吗?很多人都以为茶里面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可能会对胎儿的发育有不好的影响。其实孕妇是可以喝茶的,只要喝对茶,对胎儿发育是有帮助的哦~

  孕妇喝茶的好处

  茶叶中所含的多种成分对人体都有好处,其中含有茶多酚、芳香油、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茶叶中也含有锌、维生素C等有益成分,再加上有些孕妇由于妊娠反应,胃口不佳,喝茶不仅能补充自身及胎儿的所需,还可调节口味,增加食欲。

  不过要注意的是,孕妇喝茶的原则:孕妇宜喝绿茶,不宜喝红茶,并且应避免喝浓茶,也不能过量。因为茶不同,所含成分也不同,绿茶含锌丰富,而红茶的含锌量则甚微,锌元素对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专家认为喜欢喝茶的孕妇可以适量喝点绿茶。

  孕妇如果能每天喝3~5克茶,特别是淡绿茶,能够加强心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预防妊娠水肿。绿茶中含锌比较丰富,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孕妇可以喝大麦茶

  1、孕妇、儿童一般都不宜喝浓茶,因过浓的茶水中过量的咖啡因会使孕妇心动过速,对胎儿也会带来过分的刺激。不过大麦茶具有大麦所拥有的健脾消食、除热止渴、下气利水等功效,主要用于消温解毒,健脾减肥,清热解暑,去腥膻,去油腻,助消化,最重要是大麦茶不含茶碱,咖啡因,单宁等,不刺激神经,不影响睡眠,所以大麦茶适合孕妇饮用。

  2、大麦茶本来就是五谷,比较温和。大麦茶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凉饮料,食用前,只需要用热水冲泡2~3分钟就可浸出浓郁的香茶。在夏季,待大麦茶清泡冷凉后成为最佳的消暑饮料,所以说,孕妇能喝大麦茶。

  3、大麦茶只要不喝过量,对身体都没有害处,怀孕的时候还是多注意点,多喝水,吃适量水果,肉,青菜不要买罐装的大麦茶饮料,那都是加工过的,要买那种一颗颗炒过的,然后用水煮开就可以了。

  4、在日本、韩国,随着人们对健康、健美的追求,对含糖饮料的消费一直在下降,麦茶逐渐成为了健康人士的首选饮品,在这些地方所有人都会觉得孕妇喝大麦茶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茶的安全分析

  红树莓叶:较为安全。里含丰富铁质,能够有助于胚胎的发育,增加奶水,减少恶心,减少孕期疼痛等。但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不应该在怀孕的整个过程中都喝这种茶,所以专家都建议在喝茶的时候要小心,最安全就是在怀孕的前三个月喝。

  薄荷叶:较为安全。能够有助于舒缓孕妇恶心、晨吐和胃气胀等症状。

  蜜蜂花:较为安全。具有镇定,舒缓压力、睡眠的作用。

  姜:较为安全。有助于舒缓孕吐和恶心的症状。

  怎样正确喝茶

  1、喝茶有量,每日饮茶2-6克。虽然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饮茶对于清油解脂,增强神经兴奋和消食利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茶。一般来说,每日1-2次,每次2-3克的饮量是比较适合的。

  2、新茶应存放半月以上,由于新茶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对人的肠胃黏膜有较强刺激作用,容易诱发胃病,所以新茶宜少喝。

  3、不宜喝过浓的茶,浓茶会使人“兴奋度”过度增高,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不利影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饮用浓茶之后可能产生心跳过快、心律不齐等现象,使病情反复。

  4、不要喝头遍茶,茶叶在栽培和加工过程中会受到农药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茶叶的表面总有一定程度的残留。所以,头遍茶有洗涤作用,应弃之不喝。

  5、临睡前不宜饮茶,这点对于对于初期饮茶者尤为重要,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对于神经衰弱和有失眠症的人尤应注意。

  6、不要在空腹和饭后喝茶,空腹喝茶会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水吸收率高,致使茶叶中不良成分大量入体,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茶中含有大量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时间一长可引起贫血症,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餐后一小时在饮茶。

  7、酒后不宜饮茶,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利尿作用,从而使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的进入肾脏。乙醛对肾脏有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不仅如此,酒后的乙醇对心血管刺激性也很大,茶同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增强了心脏的刺激。

  8、发烧时忌喝茶,茶叶中含茶碱,有升高体温的作用,发烧病人喝茶无异于“火上焦油”。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