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其他民间生活事项

  1、火堂

  又 称火坑、火床,为湘西农家颇有特色的生活场所。一般为中堂右前间,铺地楼板,火堂围以长条石。火堂内置铸铁三角架,不准脚踏。上方吊炕架,挂腊肉、野味、 豆腐、辣椒等。平时,全家人围火堂做饭、聚餐、烤火。客人至,无论土家、苗族,皆盛情邀客围坐火堂边,烤火饮茶;饭时,一大锅腊肉或野味,一大碗米酒或包 谷烧,碰碗举箸,其乐融融。饭罢、摆古、唱歌,直至深夜,甚至围火堂铺被而眠。

  2、苗族银首饰

  苗 族妇女与男青年喜爱之银饰品。有银冠、银钗、耳环、项圈、嵌肩、手镯、牙钎、石尾等。项圈有轮圈、扁圈、盘圈三种,重有四两至一斤不等。轮圈四棱突起;扁 圈形扁,上镂花;盘圈以空心银条盘绕而成,有五匝、七匝之分。牙钎即银链,由两块镂刻银牌和多根银链组成,下吊牙钎、挖耳、小刀、金瓜锤等,分两层或三 层,层次多者美。后尾用银制花草藤叶连缀而成吊手后背。

  3、苗族头帕

  苗族妇女的头帕,因地而异。凤凰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长三尺多,由额头包至脑后,连耳朵都包在其中,花垣等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戴白帕),折叠整齐,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齐额眉。吉首县境内的苗族妇女头帕较杂,与凤凰县相接的地区包花帕,与花垣县相邻的地区包黑帕。泸溪,古丈和吉首东部地区的苗族妇女则包白色头帕。帕上绣有四对青色花蝶,朴素美观,独具风韵。

  4、哭嫁

  土家族婚俗。新姑娘出嫁前,都要哭嫁,少则三夜,多则半月。届时,村寨中相好姐妹都来陪哭、对哭。哭嫁内容十分丰富,有“哭父母“、“哭吃离娘饭”、“哭栽花”、“哭离闺门”、“骂媒人” 等,离别、恋念、喜悦、激动之情交织在一起。哭嫁歌语言真切自然,情感直挚强烈,句式自由灵活。歌由情发,情随歌起,泪随歌涌,委婉动人.

  5、拦门礼

  土家族、苗族婚俗。土家青年在结婚前一天,男方派花轿、乐队等队伍到女家迎亲。女方早在门口摆大桌拦住门。男方至门口时,女方执事人以歌声与男方执事人讲拦门礼。一般为盘问姓名?为何而来?走旱路、水路?“婚烟根把”等,男方执事人答清楚,女方移桌开门,请接亲队伍进屋;男方若答不上即算输,得拿出“三茶”、“六礼”(皆为红包)及报晓鸡、梳头油、蒙头帕等礼品,请女方开门进屋。苗族拦门礼与此大同小异,摆上桌子关上门,若男方答不上,则将红包从门缝塞进去,求主人开门迎接,但男方全权代表'管亲郎"须先从方桌下钻进去。

  6、找摸米

  土家族婚俗。接亲队吃过酒饭,天将麻黑时,陪嫁的姑娘以涂在手上的锅底灰向她们认为是“摸米”(代替新郎迎亲的男青年)的人脸上抹去。躲避不及的,被抹成一个黑花脸,他又用手将脸上锅灰抹下来往姑娘脸上反抹过去。男女戏谑,闹成一团,旁观者笑得前仰后翻,而真“摸米”却不愿受抹,躲在花轿边或老人背后,因为,未婚姑娘不准接近花轿,不准打扰老人。